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贡献

摘要: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代表周恩来身系民族安危,以他们机智、果敢的雄才大略,历尽艰辛,苦撑危局,在这里战斗了一百多天,促成了事变和平解决和善后事宜的妥当处置,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Abstract:Xi"an Incident, the CPC on behalf of national safety body is Zhou Enlai, with their witty, courageous ingenious, have gone through hardships, struggling a critical situation, where the battle over a hundred days, contributed to the incident and the aftermath of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proper dispos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liberation.

关键词:西安事变 周恩来 和平解决 贡献。

Key words: Xi"an Incident Zhou Enlai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contribution。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意在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结束了10年内战,开始了国共再次合作的新时期。中共代表周恩来身系民族安危,从1936年12月到西安,以他机智、果敢的雄才大略,历尽艰辛,苦撑危局,在这里战斗了一百多天,促成了事变和平解决和善后事宜的妥当处置,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充当调停角色。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多次向蒋介石进谏,最后“哭谏”无效,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抗日救国,毅然实行“兵谏”,在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同时在西安拘禁了一批国民党军政大员。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后,通电全国,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八项政治主张,并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⑴。

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连召开会议研究。在 13日的会议上,周恩来第一个提出:我们在政治上不要与南京对立,推动、争取国民党各派赞成西安事变,团结抗日。毛泽东在总结时指出:现在处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有许多通路,也有许多困难,我们不能轻易发宣言,我们不把反蒋与抗日对立,应更加鲜明地举起 抗日援绥的旗帜。毛泽东、周恩来等应张学良的请求,即复电张学良,表示对张、杨全力予以支持,拟派周恩来等到张处协商大计。

二、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18日上午周恩来中共中央派驻第十七路军代表张文彬的陪同下,到九府街止园拜会杨虎城周恩来在同杨虎城的会谈中,说明了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杨虎城对此没有表示异议,但怀疑蒋介石能否抗日,并怕蒋介石报复。周恩来指出,抗日已是大趋势,只要西北三方联合一致,进而团结全国人民,蒋介石想报复也不可能。⑵之后周恩来又到东北军、十七路军军政干部会议宣传中共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的主张。周恩来的意见出乎与会者的意外,当时少数极左派在会场外布置警戒很有些杀气。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义正辞严地指出防止内战,逼蒋抗日的重大意义。

在此期间,周恩来接见了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宋黎,谢华等,阐明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听取汇报了解西安地下党组织情况,他还听取了在东北军从事统战工作的汪锋的工作汇报,指示他们多做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工作,力争和平解决的前途.周恩来还会见了自己在南开中学时的同学,时任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第四处处长的卢广绩等二三十人.在这些频繁的接触和谈话中,周恩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不计前嫌的磊落品质,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人心。

22日下午4时,宋子文、宋美龄等人飞到西安蒋介石见到宋氏兄妹后表示:改组政府,三个月后开救国会议,改组国民党,同意联俄联共。⑶他还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他本人不出面,由宋氏兄妹代表他谈判;二是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的人格”作保证,而不作任何书面签字。⑷。

从23日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和张、杨一起参加谈判,并首先提出停战及改组南京政府的6项主张。经过两天的谈判,同宋子文,宋美龄最后达成改组国民党和国民党政府、驱逐亲日派、释放上海爱国领袖和一切政治犯、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当面表示同意谈判协定的6项条件,并表示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去南京直接谈判。

三、巩固和平解决事变的成果。

就在西安事变即将和平解决的最后关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12月25日,张学良没有同周恩来等人商量,就放走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经洛阳飞回南京,此事在西安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周恩来曾赶到机场想要阻止张学良,但为时已晚飞机已经升空,他对张学良送蒋之行,十分惋惜,一直关心他的处境。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就背信弃义地推翻自己的诺言,发表了《对张杨的训话》,软禁了张学良。接着,派顾祝同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调集37个师的兵力开赴西安,妄图用军事压迫和政治欺骗的办法,搞垮西安的“三位一体”,削弱西北革命势力。

周恩来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他通宵达旦地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同杨虎城王以哲东北军、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协商,确定由杨虎城领衔,于1937年1月5日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通电,强烈抗议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将军的行径,揭露蒋介石重新挑起内战的阴谋。

在此期间,周恩来奔走于东北军、西北军和国民党留守西安人员之间,艰苦工作,维护团结,稳定局势。而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在战与和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尖锐分歧,为了防止“战祸起于萧墙之内”,周恩来多次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主战、主和两派交谈,开导他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认清形势和前途。但是,“少壮”派仍坚持同中央军交战。1月27日晚间,孙铭九等找到周恩来,在他面前长跪不起,哭着要求红军出兵帮助他们打仗,救张学良将军回来,周恩来反复劝说也不听。为防意外,周恩来决定将共产党派到西安工作的大多数人转移到三原红军驻地,他却继续奔走于各方,耐心工作,平息风波。

1月31日晚上,在西安粉巷王以哲家里召开三方最高军事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周恩来、叶剑英再三说服,最后作出宜和不宜战、促进和谈成功的决定,并决定派代表李志刚赴潼关与中央军代表在和谈文件上签字。然而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少数人仍然坚持主战意见。2月2日上午,“少壮派”突然下手,闯入王以哲家中,开枪打死了王以哲。“二二”事件严重地破坏了东北军的内部团结,破坏了西安与南京谈判和营救张学良的行动。⑸。

爱国将领王以哲的被害,激起了东北军广大官兵的愤慨。西安城内谣言四起,到处笼罩着恐怖气氛。为了平息风波,制止事态扩大,周恩来亲自到王以哲家吊唁,帮助处理善后。并派刘澜波到渭南,向驻防前线的东北军将领传达“事件”的经过,宣传中共中央反对“二二”事件的态度,继续维护“三位一体”,坚持贯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同时,周恩来、叶剑英等经过研究,派刘鼎护送孙铭九、应德田等几个肇事者到三原云阳镇红军驻地,再转往平津,避免了东北军内部报仇性的互相残杀。

这一段工作异常紧张和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使西安事变的成果毁于一旦.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工作和斡旋下,西安方面在“二二”事件后不久,终于同南京方面达成了避免打仗的协议。

西安事变”的结局尽管有些波折,但这次事变毕竟迫使蒋介石停止了10年内战,它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从内战向抗战转折的一个重要枢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了国共合作的新时期。中共代表周恩来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重托,在极其复杂而紧张的历史时刻来到西安,一直置身于这个巨大风暴的中心,在充满惊涛骇浪险恶环境里,他临危不惧,沉着机智,忘我工作,力挽狂澜,表现出对人民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也显示出伟大政治家的卓越才能。中共中央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332页。

【2】《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342页。

【3】《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出版,第70页。

【4】《西安事变纪实》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第154页。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