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肛肠疾病术后排便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促进肛肠疾病术后排便疗效

方法: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采用大黄9g、枳实9 g、芒硝6 g贴敷于神阙、天枢穴位进行治疗术后连续治疗5 d,每天更换1次。

结果:术后2 d有效率60%,术后3 d有效率85%,术后4 d有效率97%,术后5 d有效率100%。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促进痔术后排便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使用方便、疗效突出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痔术后排便穴位贴敷法   肛肠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排便困难,尤其以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最为常见。

水肿,结扎线多,术后肛门伤口疼痛和肠道气机失调等均是造成排便困难的原因,而排便困难又能使伤口水肿及疼痛加重,对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有着直接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损害。

因此,痔疮术后患者排便困难成为了最痛苦以及急需解决的并发症之一。

治疗便秘方面中医学具有较好的疗效,运用中药穴位贴敷不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方便易行,价格便宜,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疾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

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是穴位贴敷疗法的起效方式,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使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得到纠正,使经络气血的运行得到改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穴驱邪、以经通脏、以肤固表、以表托毒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肛肠疾病手术后患者会有一定概率出现排便异常并发症(约52%),主要表现为大便过硬,量过少,排出困难或排便不尽等症状。

因而本科室特别采取了中医特色方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来对这一并发症进行辅助治疗疗效观察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混合痔术后患者300例,对其进行观察、记录,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中药穴位贴敷,20例疗效好,续加贴1周,老年患者主动要求术后1贴,d至出院3例。

患者皮肤过敏未贴够1个疗程10例,其余均贴敷5 d(1个疗程)。

操作方法:将免煎中药(大黄、枳实、芒硝)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用75%酒精棉球清洁贴敷于穴位(神阙、天枢、足三里)。

取适量药物穴位上方,用一次性贴膜进行良好的固定。

术后第1 d~第5 d,贴敷1次/d,时间12 h,5 d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皮肤局部情况,有无不良反应。

护理方法:①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提供合适环境,为其提供私密的环境和充足空间。

②饮食指导:调整饮食习惯,合理饮食。

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量。

宜食富含纤维的植物,如木耳、藕、李子、香蕉、黄瓜、西红柿、火龙果等。

对原有便秘者可饮用蜂蜜水,或以黑芝麻、杏仁等加蜂蜜水饮用。

平日多饮水,每日清晨先喝一杯温开水,饮水量2 500~3 000 mL/d。

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③促进肠蠕动:可?m量增加运动量,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

卧床者可采用腹部按摩法,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绕脐,用力推按腹部,上下午各按摩1次,并做提肛运动。

④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即使无便意,也要按时如厕,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听音乐或看报纸,选择适当的排便体位并增加腹部压力。

⑤皮肤护理:贴敷前用75%酒精棉清洁神阙穴,待干后再操作。

保持局部干燥,皮肤破溃或红肿处禁贴。

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患者不宜使用贴敷法,另外空腹和餐后也不宜马上贴敷。

贴敷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若皮肤有水疱,可将贴取下,对小水疱表面涂消毒液任其自行干燥,水疱较大的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再涂碘伏,外用消毒敷料覆盖并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⑥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治疗目的、方法、疗效和注意事项,增加治疗信心,保持心情舒畅。

结果   本组300例患者反映在贴敷后第2天即可感到肠蠕动加快,排便轻松,这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术后2 d有效率60%,术后3 d有效率85%,术后4 d有效率97%,术后5 d有效率100%。

讨论   便秘是指因非实质性因素而出现大便排出困难,见大便干燥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伴有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排便下坠感等的一种病症。

此类患者处于恶性循环中,对伤口愈合有直接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有着严重影响。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简单易学,无创无痛,易于接受和推广。

神阙穴具有运行气血的作用,同时其还能对脏腑阴阳平衡进行调节。

人身百脉通过任脉和督脉相表里进行共统,交通五脏六腑,其中神阙穴属任脉。

在神阙选取适当的药物贴敷,可通过药物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目的。

穴位中神阙是贴敷的首选。

现代医学认为,脐部为胚胎发育中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其表皮角质层最后屏障作用最弱,在此部位药物易透皮弥散并被人体吸收而进入体循环。

从给药方式而言,透皮给药方式不通过消化系统,避免了消化道受药物刺激以及药物成分对消化道的破坏,从而能使药效更好地发挥。

双侧天枢:该部位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

大肠之募穴即天枢,是腹部要穴,同时为阳明脉气所发之穴,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从而使因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症候得到消除或减轻,具有显著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天枢穴恰为人身之中点,位于脐旁两寸,如天地交合之际,为升降清浊之枢纽。

人的气机升降沉浮,上下沟通,均经过天枢穴。

曾均对便秘的治疗选取了神阙穴双侧天枢穴和关元穴。

双侧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可以对脾肾进行调理,疏风化湿,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使肠胃有规律地蠕动,并可使各种消化酶的活力提高,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刘春强取双侧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30例,无效3例,有效6例,显效9例,临床痊愈12例。

此项中医护理操作应注意:药物要随调随用,防止药性挥发,药膏应软硬适中,防止不适感的出现,贴敷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及胶布过敏史,并告知患者贴敷后禁食生冷、海鲜及辛辣刺激食品。

一般贴敷时间12 h,若出现皮肤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总之,贴敷后能调理术后肠胃机能,帮助加速肠蠕动,随着排便得到改善,伤口疼痛也减轻,出血随之减少,这也使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相应减少,对术后恢复是有利的,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良好。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