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头位初产妇产程图质量的前后比较

我院用产程图描绘产程进展,现将2005年1—10月842例分娩分析结果介绍如下。

资料 我院自2005年1—5月总分娩数422例(下称A组),与2005年6—10月总分娩数420例(下称B组)作一比较。

A组: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开始画产程图,潜伏期或潘跃期的第一次肛查宫口超过7cm者均不画产程图。

B组:(1)进入潜伏期临产开始即画产程图。

临产的标准。

①有规律的宫缩每10分钟一次,伴有宫口扩张进展者,③每10分钟有2次宫缩者,③宫口开大2cm者。

具备其中一项,就开始记录产程图。

宫口开大3cm为活跃期开始。

活跃期分三个阶段:3~4cm为加速阶段,4~9cm为最大倾斜阶段,9cm至宫口开全为减慢阶段

(3)宫颈扩张与胎头下降关系:宫颈扩张潜伏期和加速阶段相当于胎头下降潜伏期,胎先露一般在“+0.5”以上;宫颈扩张最大倾斜阶段相当于胎头下降加速期,先露达“+2”,宫口扩张减慢阶段加第二产程,相当于胎头急速下降期,先露达“+2”~“+3”(4)产程进入活跃期产程的重要监护阶段,开始画警戒线和处理线。

以3cm为起点,经过8小时宫口开全点,两点连成一线称为警戒线,其后隔4小时画一条与其平行的斜线称为处理线,两条线中间称为处理区。

明确活跃期的三个阶段时限:加速阶段2小时,最大倾斜阶段4小时,减慢阶段2小时

产程在上述时限内均属正常产程图。

如三个阶段中有一个阶段超过上述时限、先露下降延缓或阻滞或宫口开全1小时产程无进展则属异常产程图。

一旦发现产程异常,要及时检查,分析原因,作出判断,给予适当的处理。

在排除无明显头盆不称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补液、休息(杜冷丁100mg+东莨菪硷0.3mg肌注)破膜(一般在宫口开大3cmk以上者)、催产素静滴(催产素2.5单位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加强宫缩进行催产,纠正骨盆倾斜度等措施。

分析 一、顺产率和难产率比较 A组总分娩数422例,其中顺产245例,占58%,难产177例,占42%。

其中阴道分娩难产58例,占总分娩数14%,剖腹产119例,占总分娩数28%。

B组总分娩数420例,其中顺产298例占71%,难产122例,占29%。

其中阴道分娩难产57例,占总分娩数114%,剖腹产65例,占总分娩数15%。

B组因提高了产程图质量,顺产率明显高于A组,难产率剖腹产率均明显低于A组。

二、产后出血量比较 A、B两组产后出血量均为165ml左右,这可能与产后常规应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硷有关。

但A组顺产产后1小时出产房,产后压一次宫底,以压出的出血量为标准。

B组产后一律在产房观察2小时产后按压4次宫底并于产妇臀下放消毒弯盘来观察出血量

相比之下B组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比A组产后1小时出血量估计正确。

讨论 1.关于潜伏期A组的产程图从活跃期开始描记,对潜伏期重视不够。

B组的产程图从临产即开始描记,并规定了临产标准。

一般来说,潜伏期对胎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不大,但有潜在性难产的可能。

我院将潜伏期最大时限定为12小时,而在7小时产程无进展即给予处理,从而可加快潜伏期活跃期的进展,减少了滞产。

2.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划警戒线,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便于鉴别难产,积极采取措施。

但是,警戒线是直线,而产程是曲线(加速期2小时,最大倾斜阶段4小时,减慢阶段2小时)。

所以识别异常产程图单纯依靠警戒线和处理线还有不足之处,一定要参照活跃期阶段时限来处理,否则在处理上可造成“操之过急”“延误处理”影响了产程正常进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