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生活化

【摘 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收益。

【关键词】德育教育 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收益。

一、从生活中积极寻找德育教育的素材,并力求德育内容和形式上的生活化

1.关于爱的情感教育,学会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道德是生命的本能,它源于幼儿情感体验。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情感,对品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组织了“大手洗小手”“我的好妈妈”、“我帮妈妈做点事”、“画颗爱心送妈妈”等系列活动幼儿通过说和做,亲身体验妈妈的辛苦与对自己的爱,这种爱的体验会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影响,从而引导他们去爱身边所有的人。我们还利用一年中的各种节日精心设计教育活动,使品德教育在耳濡目染中渗入幼儿心灵,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学习与同伴正确交往,友好合作。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户外游戏“二人三足走”、美工“我们的画”等,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交往,从中帮助其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而教师此时所需要的是: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交往环境。

3.从关心班集体到热爱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如早上我要求幼儿来园后能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给小兔子喂食,记录气象日记,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在“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把提高认识与激发情感紧紧结合起来。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情感。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通过观看图片、录像,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通过剪窗花、念歌谣、画京剧脸谱、看舞龙的热闹场面、收集元宵灯等让幼儿从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习俗。

二、家园合力,共同培育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加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也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转变家长观念,达成教育共识。

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建筑是孩子未来走向成功的奠基石之一。欧洲一位物理学家荣获诺贝尔奖后,有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学者答道:“是在幼儿园,我学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这些。”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当然有其天才的素质,但在他看来,所有的素质都植根于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习惯,这才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东西。而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以“幼儿阶段教什么”为题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普遍重视和强调孩子的智力发展,而相对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发展,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孩子学了多少知识,忽略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爱,与人合作等良好品德教育家长的思想、观念离《纲要》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幼儿园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使家庭重视幼儿品德教育,使之在教育观念上逐步与幼儿园达成共识。

2.通过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品德教育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我们组织开展了几期家长学校活动,分别针对幼儿阶段“教什么”“如何教”“何时教”开展专题讨论。活动中,把家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家长充分互动,在讨论中逐步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达成共识。如,在“幼儿阶段教什么”的家长学校活动中,教师首先发动家长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看法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在家长园地中,家长之间互相传阅,然后,教师将家长的观点进行归纳,分别找出观点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家长代表,引导他们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向大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将《纲要》中所倡导的教育思想以家长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渗透,使大家认同。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多数家长认同了“幼儿期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最重要”这一观点,逐步树立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幼儿需求的正确观念。许多家长参与活动后深有感触的说:“一个孩子智力条件非常优越,如果他的非智力条件不良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

总之,生活化幼儿德育幼儿不良品德的纠正,塑造完美的人格起到更好地教育作用。并且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生活化,对成长在社会这一大家庭中的幼儿来说,更体现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而使整个德育过程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中得以落实。而且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紧密结合,积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家园互助,才能使幼儿品德得以健康发展,才能使幼儿品德的发展对今后人格发展起到更深、更持远的影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