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法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研究

【关键词】 介入法;,,难治性肺结核

近年来,结核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肺结核治疗难度加大。难治性肺结核即至少耐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引起的肺结核。对这类病人的治疗临床医务人员非常棘手,一方面是因为在所有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是最重要的两种,另一方面二线药物多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病人多不能完成疗程。为此,我们采用经支气管介入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治疗进行研究,探讨一种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新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于2002~2003年,在本院结核科住院病人中,选出67例符合下列条件者:①胸片诊断为空洞肺结核,初治失败,又经过2HRZ(E)S/7HRZ(E)复治,疗程结束后,痰涂片结核分支杆菌阳性达2年以上。②痰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两种或更多种抗结核药耐药。③年龄均在23~60岁。④无肝、肾、心脏疾病,无出血倾向及凝血障碍,能耐受纤支镜检查。将上述6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隔日1次经支气管介入治疗加全身化疗组)35例,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3~59岁,平均32.1岁,病程3.4~14年,平均4.6年。对照组(1次/周,介入治疗加全身化疗组)32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22~60岁,平均32.5岁;病程3.6~13年,平均4.8年。治疗病灶位于左肺8例,右肺13例,双肺14例,病灶波及1个肺叶15例,2个肺叶11例,3个肺叶5例,大于或等于4个肺叶4例。对照组病灶位于左肺6例,右肺11例,双肺15例,病灶波及1个肺叶13例,2个肺叶10例,3个肺叶6例,大于或等于4个肺叶3例。治疗组仅有1个空洞18例,2个空洞10例,3个空洞以上7例,空洞直径均在1~4.5 cm。对照组仅有1个空洞16例,2个空洞9例,3个空洞以上7例,空洞直径均在1~4.2 cm。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均有可比性。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检查:药敏试验采用绝对浓度法,培养基的制备、抗结核药的浓度与剂量、结果报告方式均参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

1.2 治疗方法两组化疗方案均采用2OHZEA/7OHE(O:氧氟沙星 0.6g,1次/d,H:异烟肼 0.3g ,1次/d、Z:吡嗪酰胺 0.5g ,3次/d, E:乙胺丁醇 0.75 g ,1次/d、A:丁胺卡那 0.4 g,1次/d,肌肉注射),并于前2个月内时予以经支气管介入空洞内注药治疗

1.3 具体操作根据 X线正侧位胸片或胸部CT明确空洞所在肺段,患者术前禁食4~6 h,术前1/2 h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肌注安定10 mg,经2% Lidocain局麻后,作常规纤支镜检查。将纤支镜末端插入空洞所在肺段支气管,吸出分泌物。对于治疗组:经活检孔插入支气管动脉化疗所用的5号引导钢丝,从亚段支气管缓慢向前推进,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钢丝远端插入空洞内,留置导钢丝,退出纤支镜,再将5号导管沿导钢丝插入,退出导钢丝,行胸透确定导管位于病灶内后,用胶布将导管外端固定,让患者取患侧卧位,先将2%Lidocain 3ml从导管注入,2 min后注入H:01;O:02;A:0.2。注射完毕后,用灭菌纱布包裹导管的外口,令患者继续侧卧30 min。每隔一日重复给药1次,每4次更换导管1次,更换导管在纤支镜及电透下进行。对于对照组:经活检孔插入内有引导钢丝支气管动脉化疗所有5号导管,沿亚段支气管缓慢向前推进,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导管插入空洞内,替出导钢丝,由导管空洞内注入针剂 H:0.1;O:0.2;A:0.2。注射完毕,拔出纤支镜,术后患侧卧位30 min,每周重复1次。

1.4 观察项目及疗效判定。

1.4.1 观察项目治疗期间每月痰查结核杆菌3次,痰菌转阴、治疗2个月后及疗程结束后各培养结核杆菌1次;每个月复查胸片1次;每个月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1次。

1.4.2 疗效判定标准。

细菌学:以连续3次痰菌阴性及培养阴性为转阴。

X线学:胸片显示病灶吸收≥1/2为显著吸收,<1/2为吸收,病灶无变化为不变。空洞缩小≥1/2为缩小,缩小<1/2为不变,增大为恶化,空洞消失为闭合。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