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及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急性阑尾炎手术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频高频超声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影像诊断资料,结合外科手术记录与病理资料,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分型。

结果 14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中,113例与病理诊断基本相符(符合率为81%,漏诊率为14.4%),随阑尾炎病程进展,阑尾显示率有所增加,二者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 应用高频探头及谐波技术可以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超声分型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超声检查;阑尾炎   �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05年2月至2008年5月140例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其中男89例,女51例,年龄4~70岁,平均39岁,从发病到手术时间为6 h~7 d,平均3 d,全部患者术前均经低频二维或高频二维超声两种方法检查,而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

�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本院多部超声仪(机型:SSD—1000、SSD—1400、Acuson SEQUOIA512)检查,探头频率3.5 MHz和7.5~13 MHz。

患者仰卧位,常规行右下腹及盆腔扫查,首先用3.5 MHz探头扫查,了解整体情况,如有条件换用高频探头检查(7.5~13 MHz),手法轻重结合,做多切面扫查,若患者腹腔肠气较多,探头适当加压腹部,使阑尾周围的肠管内容物(如气体等)挤压减少或排升,缩短探头和探测目标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先确定盲肠的位置,后寻找阑尾,发现阑尾后,若使用高频探头,谐波功能,图像显示更加清楚,提高图像对比度,对阑尾进行连续、平稳、均匀地扫查,扫查过程中记录阑尾或包块大小、形态、盲端指向、壁厚度、有无穿孔、周围肠间隙无回声及其透声情况,并参照术中病理所见分析超声显像特征。

�   2 结果�   140例患者超声表现与病理表现对比分析见表1,140例手术患者根据表1所述特点进行超声诊断分型。

113例与病理表现相符(表1),诊断符合率为81%,根据阑尾病程变化,诊断符合率有所增加,二者有明显相关性。

诊断的22例坏疽性及穿孔阑尾炎患者中,根部穿孔11例,盲端穿孔5例,其余6例穿孔位于阑尾其他部位,其中根部穿孔中有10例合并有根部结石嵌顿(表2)。

�         3 讨论�   阑尾大多位于右髂窝内,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动静脉之间,内径[1],但在急性炎症期,阑尾肿胀、管径增粗、腹腔出现渗出液、局部有压痛时,采用局部加压法,使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成为可能[2]。

本研究采用低频高频探头诊断阑尾炎符合率达80%以上,并且随病程进展诊断符合率有所增加,可显示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声像图。

�   3.5 MHz探头诊断单纯性阑尾炎漏诊率较高(14.4%)。

典型病例阑尾直径应>10 mm,而此期病程阑尾多已进入化脓性或坏疽性阶段。

高频探头及谐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符合率,能清晰显示阑尾壁的三层结构,管壁的早期水肿、毛糙及管腔内积液等早期炎症性改变,使单纯性阑尾炎的漏诊率下降,明显优于低频探头[3]。

�   由于腹部声像图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若阑尾炎临床体征明显,而声像图不典型时,超声检查仍有价值,它可排外腹部超声敏感疾患,如输尿管结石、肠套叠、附件炎性包块等,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尤其适宜老人和小孩,后者多数临床体征不明显。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超声急性阑尾炎诊断优势在于能及时直接显示病变范围,尤其阑尾炎临床诊断不明时优点颇多,高频探头的应用提高分辨力,超声分型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以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重视。

�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72.�   [2] 王一镗.王一镗急诊医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洲.三维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2(2):148—149.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