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伟大工程”在基层落细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如何将习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到基层尤其落实到企业之中?中铁五局六公司架梁分公司党支部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局和公司两级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积极搭建创新创效平台,号召党员在工作中展现作为,为施工生产提供了政治保障。

下载论文网 两学一做”强化党建让分散党员的力量“聚”起来   2017年,架梁分公司派驻现场施工架梁作业队,分布在黑龙江、河南、福建、贵州、湖南等5个省份,区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流动性大,在政治生活、集体活动、理论学习等上存在着协调难、实施难等问题。

不怕队伍散,就怕组织软。

基层党组织必须拓展工作思路,强化作用发挥,把流动分散的党员力量聚起来。

强基达标。

分公司党支部严格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通过每季领导讲党课、每月集中理论学习、每周坚持业余自学、日常线上推送党的知识的方式,学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力求让每一名党员思想纯洁、作风正派、敢于担当、努力作为,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组织重新梳理制订了《党支部会议制度等二十三项党建管理制度》《分公司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任务分解表》等制度与办法,从落实支部两个责任的角度,分别对“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政治生活、党员发展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细化,为分公司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分公司党建基础工作得到了局党委巡视组的肯定。

双重管理。

分公司作业队既是分公司派驻现场的专业施工队伍,也是项目部完成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

为此,党支部下发了《关于分公司党支部党员就近参加所在项目党工委组织生活的通知》。

支部与作业队所在项目党工委沟通联系,将作业队党小组直接编入项目党工委进行双重管理;作业党员较少时,个别党员就近参加项目党工委的组织生活,解决地域广、人员散导致的现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频次过少、时效不强、动作不规范的问题。

重心下沉。

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工作重心下沉,根据分公司工作任务,哪里有难题就出现在那里,哪里有需要,就立即赶赴到那里,组织力量将难题解决在现场。

一年来,分公司主要领导在现场工作时间超过三分之二,横跨祖国南北达20余次,树立了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强化问责。

党支部认真落实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制定《运架设备安全红线管理办法》等,构筑了良好的安全质量施工标准;在解决各类施工问题的同时,也一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总结,举一反三,汲取经验教训。

支部纪检组重点还对作业现场的人、机、物、财等关键岗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其履职尽责、廉政高效。

创新创效搭建平台让管理干部的袖子“撸”起来   分公司党支部党员创新创效作为特色工作来抓,在哈牡、蒙华两个作业队投入工作场地、资金、人力,并专门成立了尹楼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章立制,为全员创新创效搭建施展平台。

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党支部制定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明?_党支部创新创效的四大目标和八个确保。

四大目标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示范引领。

八个确保为确保党员领衔、确保劳模示范、确保创新团队、确保攻关课题、确保创新成果、确保推广应用、确保场地经费、确保制度台账。

作业队围绕安全生产、施工管理、节支降耗、工艺改进等重点工作和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先后确立了18个课题,党支部根据课题性质成立攻关小组,配备技术力量,先后把26名管理干部充实到攻关小组。

这样一来,管理干部成为创新创效的中坚力量,让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员领衔典型示范让全体员工的膀子“甩”起来   创新的结果是美好的,然而创新创效的过程是艰难的。

党支部通过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全员广泛参与创新创效

一是加大典型选树培育。

党支部先后推出了贵州省劳模、架梁工班长、党员尹楼刚,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分公司经理、党员吴红权,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六公司王牌工匠、党员李勇,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劳模、技能工人穆云富,中铁五局金牌职工、青年技术工人吴帅,六公司王牌工匠、装吊高级技师邹光玖,王牌工匠、电工高级技师周辉等一批先进典型,针对性地发掘各位典型身上的专长特点、品质亮点和身份类型的不同点,不断总结、长期培育、加大宣传、持续推广,在全员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二是示范引领创新创效

党支部工作做实做细,党员和典型的示范作用才能有的放矢。

党支部鼓励支委带头,承担创新难度大、对生产管理有着重要作用的攻关课题。

支部成立的党员攻关小组、劳模攻关小组,都纷纷承担了攻关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党员和典型的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是广泛发动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创新创效的根本途径。

党支部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全员的集体智慧,形成了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典型示范、干部攻坚、全员参与的创新格局。

全员创新创效热情调动起来,形成了大家甩开膀子创新的热潮。

施工生产创新驱动让架梁的步子“快”起来   截至2017年9月,分公司已完成各类攻关课题16个,其中,管理类3项,技术攻关类13项。

架梁班组安全建设》成果在贵州省班组安全管理成果展示中荣获优胜班组称号,《架桥机收取吊索具》成果被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评为2017年优秀五小成果,《一种JQ900A架桥机驮运支架专用吊具》等五个成果被集团公司评为2017年优秀五小成果,《T梁边梁防倾覆紧固装置》等3项成果被局推荐到贵州省工会申报省五小成果

2017年7月25日,尹楼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贵州省总工会命名。

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加速了施工生产进度。

《关于东北地区大风天气下JQJ架桥机作业若干防风措施》,针对东北地区地势开阔、多大风天气的情况,他们制定了有效的防风措施。

《一种锚栓孔加热装置》在东北冬季零下15℃的气温下,让灌浆料能快速达到过孔强度,配合灌浆层养护工艺能使等待时间缩短120分钟,使架梁施工进度不再受低温天气影响。

这些创新成果的迅速运用,使分公司在哈佳铁路架梁施工中,仅用8个月的时间,架设完T梁1266孔,抢在冬休恶劣气候前完成了架梁任务,成为全线年内架梁最多的施工单位。

谋篇布局提质增效把铺架王牌形象“树”起来   分公司承担的架梁施工任务是六公司施工实力的具体体现,是“铺架王牌军”品牌形象向外展示的关键重要一环。

分公司在刚刚成立之初,党政就统一思想,力争实现“装备一批国内领先的架梁设备、形成一套成熟优秀的架梁技术、培养一支管理专业的架梁团队”的发展目标,用担当意识和发展目标指导管理行为,而创新创效则成为了??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创新加速人才孵化。

创新过程中,员工们互结对子、互帮互教,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课题小组成为技能培训的“小课堂”、班组技改的“小核心”、现场练兵的“小阵地”。

管理干部和技能人才在现场“磨刀”的机会多了,员工成长的步伐也加快了,先后有35名年轻员工在创新中成长,迅速成为了六公司架梁领域内的行家里手,技术创新成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创新改善安全环境。

一批针对设备安全性能改进、作业安全环境改善的创新成果在现场得到推广。

例如:成果《架桥机收取吊索具》通过加装一个小小的滑轮传导和细细的钢丝牵引,可将沉重的吊梁钢丝绳轻轻松松地拖拽上来。

这一看似简单的小创意,却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架梁现场临边作业安全风险。

创新优化生产工艺。

技术的创新带来了工艺的优化。

例如:成果《改进JQ900A型架桥机喂梁对位方式》从设备结构、到箱梁承载受力、再到作业安全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改进架桥机喂梁对位方式,摒弃了原钢支墩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使每孔架梁时间减少了10分钟。

创新节约施工成本。

创新驱动之下,分公司提高了员工素质、改进了设备性能、优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施工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分公司已完成的16个攻关课题累计节约生产成本141万元。

创新收获行业美誉。

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党支部还注重将铺架文化在分公司引用和延伸,提炼总结出具有架梁特色的架梁安全准则、架梁岗位承诺、架梁班组“三力”文化等理念元素,把创新的“种子”植入文化的“土壤”之中,着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班组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通过文明施工、有形化建设,在首架仪式、各类迎检、重大节点、新闻宣传等方面向业主领导、业内同行、社会大众广泛展现,树起了“铺架王牌军”这一金字招牌。

哈佳、怀邵衡两个作业队在业主评比中多次荣获第一,成为全线观摩样板段;《桥梁梁缝垫板》等成果被全线同行广泛采用。

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工会副主席李晓声在蒙华杯考核评比中,全程观看了分公司创新创效的专题片,对分公司创新创效活动赞誉有加。

创新推动发展,短短两年时间,架梁分公司从创建之初的单台架桥设备、单个作业队,迅速发展为拥有大型桥梁运架设备5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95人、能满足五个作业队同时施工需要、专业从事铁路桥梁架设的生产型分公司,先后承担了哈佳、京沈、哈牡、怀邵衡、安六、南龙、蒙华、黔张常等铁路架梁施工,实现了生产规模和发展质量的同步快速提升。

(责任编辑:李万全)。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