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热炎宁合剂的抗炎、解热、化痰作用

论文联盟编辑。 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 研究热炎宁合剂抗炎、解热、化痰作用。方法 用氨水致大鼠急性咽炎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研究抗炎作用;用皮下注射二硝基苯酚法研究解热作用;用气管段酚红法研究其祛痰作用。结论 热炎宁合剂具有抗炎、解热、祛痰等作用,为临床使用该制剂治疗风热感冒,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实验参考。 关键词: 热炎宁合剂 抗炎 解热 祛痰   热炎宁合剂由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四味纯中药组成,主要含有咖啡酸、大黄蒽醌、虎杖苷、黄酮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内郁化火所致的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苦舌干,咳嗽痰黄,尿黄便结;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肺炎等。本文对其抗炎、解热、祛痰等作用进行了研究,为临床使用提供试验参考依据。   1 材料   1.1 试验药物   热炎宁合剂由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95g/ml原生药,相对密度1.09,pH4.8。热炎宁合剂临床用量为40ml/d(相当于含生药78g)。试验时采用临床等效剂量[1]的倍数作为其药效学研究的低、中、高剂量。银翘解毒颗粒,规格:每袋装15g(相当于原药材15g),由青岛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SD大鼠均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影响的试验方法[2]与结果   取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咽炎模型组、银翘解毒颗粒组、热炎宁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用喉头喷雾器于除空白组外动物的咽部喷15%氨水,每次喷3掀,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3d,造成急性咽炎模型,空白组动物喷等量蒸馏水。于第4天各组动物按表1剂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3d。观察指标:从造模第2天开始每日观察动物咽部情况,包括黏膜形态、色泽等,第7天处死动物,取咽部黏膜及其下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A、黏膜无增生水肿,无炎性细胞浸润,记为(—),B、黏膜上皮增生,固有膜层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记为(+),C、黏膜上皮增生,固有膜层血管充血,部分黏液腺上皮细胞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记为(++),D、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上皮细胞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记为(+++)。表征观察结果:从造模型第2天开始,大部分动物逐渐出现搔抓口部,频繁饮水,咽部充血、肿胀,黏膜呈鲜红色,第3天症状更明显。空白对照大鼠未见上述情况。经给药治疗后,热炎宁合剂剂量组和银翘解毒颗粒组大鼠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而咽炎模型大鼠大部分仍然症状明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与咽炎模型组比较,热炎宁合剂低、中、高剂量大鼠咽部周围组织病理学改变显著,表明热炎宁合剂大鼠急性咽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表1 热炎宁合剂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咽部组织病理的影响(略) 论文代写   2.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影响的试验方法[3]与结果   取ICR系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23)g,分层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银翘解毒颗粒组、热炎宁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按表2剂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3d,末次给药后1h,取二甲苯0.1ml均匀涂布于小鼠右耳两面致炎,左耳为对照,1h后处死小鼠,用7mm打孔器打取两耳同一部位圆片,称重。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热炎宁合剂低、中、高剂量小鼠耳廓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值明显降低,表明热炎宁合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表2 热炎宁合剂对二甲苯致炎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2.3 对致热大鼠体温影响的试验方法与结果   取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按15mg/kg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二硝基苯酚,注射前测肛温3次(间隔30min),取平均值做为正常体温,再于注射后0.5h、1h时分别测肛温1次,末次测温后立即分组灌胃给药。分组为空白对照组、银翘解毒颗粒组、热炎宁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按表1剂量给药。以后每间隔20min测肛温1次,连测8次。结果大鼠注射二硝基苯酚体温20min即上升,至60min达最高峰,体温升高2℃,持续2h,给热炎宁合剂大鼠体温升高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毕业论文   2.4 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4]   取ICR系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银翘解毒颗粒组、热炎宁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按表3剂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3d,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酚红15mg/20g体重,注射酚红后30min处死动物,分离气管,剪下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入2ml生理盐水中浸泡4h,加入0.1mlNaOH,于546nm处测定吸收值OD,以OD代表酚红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见表2。表3 热炎宁合剂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略)   3 讨论 热炎宁合剂处方中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四味中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对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咽喉肿痛或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肺炎等急性炎症有一定疗效。本实验观察了其对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采用氨水制作急性咽炎模型模型的症状与病理症状基本相符,热炎宁合剂对其表征及病理改变有较好的作用,同时热炎宁合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较好地验证了临床应用。同时热炎宁合剂还有解热、祛痰的作用。本实验结果为临床使用该制剂治疗风热感冒,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和药效学依据。 【参考文献】。

论文代写   1 章元沛编.药理学实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8.   2 封银曼,王停,高志卿,等.急性咽炎动物模型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52~54.   3 陈奇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57~358.   4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编.药理实验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59~1362.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