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作者:徐正保 薛跃华 赵卫国 孔伟 付伟春 林亦海。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而面肌痉挛是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两者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极高,以往常难以根治。作者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3月对收治的22例患者均行后颅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2例,其中面肌痉挛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4~64岁,平均45.1岁;左侧4例、右侧5例;伴面部麻痹3例,周围性面瘫1例。三叉神经痛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40~73岁,平均60.5岁;左侧7例、右侧6例;Ⅰ、Ⅱ支痛2例,Ⅱ、Ⅲ支痛11例,伴高血压病3例,高血脂症1例。病程2~20年,均经卡马西平等药物和/或其他方法(包括三叉神经外支切断等)治疗无效。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检查,发现2例脑肿瘤(岩尖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其症状均以三叉神经痛首发,MRTA术前能显示责任血管面肌痉挛8例(88.9%),三叉神经11例(84.6%),假阳性(健侧显示压迫血管)1例(8.5%)。

1.3 治疗方法。

患侧耳后局部剃发,气管插管+全麻下,取耳后发际内1cm斜切口,于乙状窦后入路,取骨窗3cm×2.5cm大小,上达横窦,外达乙状窦,显微镜下暴露面神经三叉神经,仔细找寻责任血管,游离并推开该责任血管,松解面神经三叉神经,并在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点与责任血管之间放置涤伦毡型心脏补片数小块,2例脑肿瘤切除后均行责任血管减压。MVD术后治疗基本相同。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均发现面神经三叉神经入脑干入口处被责任血管压迫压迫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患侧小脑动脉及其分支7例(其中成瓣段2例),患侧岩静脉及其汇合支5例(其中交叉压迫2例,三叉神经鞘瘤推挤三叉神经使岩静脉骑跨压迫1例,岩尖脑膜瘤推挤三叉神经使岩静脉和1、2分支直接压迫1例),增粗硬化基底动脉1例;而压迫面神经的则为:患侧小脑前下动脉4例(成瓣段1例),患侧小脑后下动脉1例,患侧动脉1例,患侧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1例,患侧动脉增粗扭曲、压迫基底动脉返回支1例,患侧小脑动脉1例。本组22例术后疗效观察见表1。表1 22例术后疗效观察结果(略)注:△术后6个月复发(术后10个月随访);*伴患侧听力减退。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