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杨万里

晓出慈寺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晓、慈、毕、竟、映”五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四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晓、毕竟、无穷碧、别样红”等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性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课时】 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过几首送别诗,谁能说出诗的名称?引导学生在说出名称的基础上背诵复习《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两首送别诗,由“送”字引出课题《晓出慈寺林子方》,齐读课题两遍,师板书课题。

2.读着诗题,你知道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杨万里去送林子方。

3.由杨万里引出一年级所学的诗歌《小池》并进行复习巩固。简单的对作者进行介绍。并引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并将本课会写得字用横线画出来,会认得字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请小组长领读古诗一遍。

2:小组长领读会认的字,并给它们组词。

3:小组交流四个会写的字的识记方法 四、检查预习及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1:教师听写。指名四个学生上板书写,其他同学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2:师生一起修改纠正,强调易错字。

五、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学生边读边画出节奏。

2.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教师引导理解下面词语) 毕竟:到底。

接天:与天相接。别样:特别。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欣赏荷叶荷花的图片,播放音乐 2.交流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3.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2)指名读。(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六: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前我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掌握了多少知识。

1.出示全文,找出重点词语提问,检查对词语意思的掌握情况。

2.检查完词语了,大家对诗句意思了解多少呢,我们做找朋友游戏,将诗句与诗句意思连线。

作业:1识记本课的生字

2背诵本诗 【板书设计】 晓出慈寺林子方。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