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摘 要:对于失去高考和中考应试压力的中学地理教育,处于既不受重视又必须肩负素质教育重任的尴尬境地,如何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兴趣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39—01。

对于失去高考和中考应试压力的中学地理教育,处于既不受重视又必须肩负素质教育重任的尴尬境地,如何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兴趣教学法是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兴趣教学法就是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笔者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兴趣教学尝试,采取的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上好头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地理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学好呢?所以说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在上第一课“与同学们谈地理”时,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即“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纠正学生地理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后来的地理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巧妙的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火花,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1)创造导入情境。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能先声夺人,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如在讲“长江”一课时,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倾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雄壮的歌曲,欣赏着长江的磅礴气势,让学生的思想遨游在蓝天碧海之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营造起来了。(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质疑”,以产生“轰动效应”,使每个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例如在讲“台湾”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如果有一天你到台湾去,好客的台湾人会给你吃什么饭?吃什么菜?喝什么?分别时会送你什么礼物?简单的问题实则蕴含了台湾丰富的资源。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各抒己见,互相争辩,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3)结合热点创设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穿插一些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将能极大的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述“日本”时,可以联系日本当前修改教科书,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甚至把中日战争的责任推给中方等事件,认识其本质,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结合这些热点问题,使学生思维进入亢奋状态,学习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三、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地球仪和课本插图进行教学

演示法能借助直观性来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以激起学生情感波浪。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始终是学生的难点,在农村电化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很难凭空想象地球绕日公转。于是用一个地球仪、一个台灯(直立式)演示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对着灯光,绕着地轴自转时,地球仪上有什么现象?然后再虚拟地球的公转,把地球仪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地球仪表面受灯光照射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演示一次,再让两个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地球和太阳演示一次。学生在愉快的演示实验中,“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

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而课本插图更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主要途径。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知识记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学习《中国地形》的山脉一节有关山脉走向的教学,首先向学生讲清楚山脉走向的概念,再利用课本中的《中国山脉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找到一些主要的山脉,然后对照《中国山脉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标致说出它们的走向并进行归纳总结山脉走向的种类。通过这一读图的教学过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我国主要山脉走向,同时也加深了对我国地形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教学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难点与突出重点,优化教学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就可以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如讲“太阳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雨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等问题时单一的讲述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就能迎刃而解,又吸引学生激发兴趣

四、诗歌谚语,激发兴趣

教学中把教学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西北地区气候,可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等,可编成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如地球的运动可用:“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时用:“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讲气候时用:“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五、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把竞争意识引入地理教学之中,在初一刚入学的教学阶段,就着手进行快速阅读背诵、快速查找地图、快速记忆地名、快速设疑答问、快速列表比较、快速读图等多种形式的速度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使之在快中求多,多中求精,精中求准,准中求深。

六、专题讨论,激发兴趣

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如学习中东时,让学生着手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结合地理知识和课堂效果,进行了题为《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海湾战争》的专题讨论课,学生得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更正启事。

本刊2011年第七期部分页面更正如下:

047页:《语文活动内容的教学处理》一文中,工作单位:“河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侯坊中学河南 石家庄050600”更正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侯坊中学河北 石家庄052460”;。

本刊2012年第一期部分页面更正如下:

183页:《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工作单位:“四川省井研县高级实验中学四川 乐山613100”更正为“四川省井研县实验高级中学四川 乐山613100”;。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