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宦官”两码事等两则]宦官是太监吗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

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宦官制度起源较旱,《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宦官

当时的宦官一般由身分卑贱的人充当。

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

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

宦官,又作“宦者”、“宦人”,从“宦”的字义分析,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通常人们所言宦海、宦途、宦游,其实仍旧是由“官”而言的。

早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宦官“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

太监宦官发生联系只是明朝的事情,以’“太监”作为宫中阉人的通称,是明清时代的事情。

太监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晚至唐宋时期,朝廷中仍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所任者并非都是阉人

明代在宫廷中设置了由宦官所领的: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显然,太监是宫廷中的上层宦官

明朝太监是高级宦官,他们直接管理普通宦官

所以,在明朝太监宦官的关系可以这样界定:太监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

到了清朝,太监宦官才成为同义语,才成为可以互用的两个词。

成规”为何要“墨”守      在中国历史上,最善“守”者非墨家莫属。

墨家弟子专门研究在别人进攻之时如何防守,最终将防守技术推向了极致。

据《墨子》记载,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专门用来攻城的云梯,并且准备用来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此事之后,昼夜兼程,赶到郢都游说公输盘,见公输盘不为所动,墨子只好当面和他一较高下。

公输盘败下,墨子对楚王晓之以理,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止楚攻宋”。

自恃掌握了攻城技术的公输盘,最后却在墨子面前败下阵来,墨子以其技高一筹的防守终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从此,“墨守”亦即“墨家防守”就广为世人所推崇。

同时,在诸子百家之中,墨家内部等级和制度最为森严,“墨者必须绝对服从之”,此乃“成规”。

譬如:墨家规定组织成员入仕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若行不通,就要辞官。

做了官的墨家弟子,必须拿出俸禄的一部分捐献给墨家……对于这些规定,墨家弟子不能有任何的发挥和逾越,否则就会被清除出门。

因此,“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此乃“成规”的威力。

墨守”和“成规”本来是当时人们对于墨家两大特点的概括,最后却被历史组合成了一个带有某些贬义色彩的词一墨守成规

责任编辑 王 凯。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