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鼎臣,一生为国的侨党领袖

他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虽几经磨难,忠贞不渝,带领致公党充分发挥联系海外华侨的桥梁作用,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始终紧紧追随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事业不断前进。

1901年8月13日,黄鼎臣出生在广东海丰县黄羌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八人,父亲是一个手工业者。黄超在回忆叔父曾说:“在我孩提时,常听祖母说起叔叔:年纪小时聪敏顽皮,7岁放风筝时摔倒体克。在汕头读書时,常到海边游泳,一游就一两个钟头,非游到对面一个来回,约十华里的海程不可。”。

黄鼎臣哥哥黄禹谋早年加入同盟会,他家的书房也成了秘密活动的一个据点,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豪情和行动,给黄鼎臣巨大的震撼以及心灵的洗礼。少年时代的黄鼎臣成了反帝反封进步学生运动中的活跃分子。11岁那年,黄鼎臣进入海丰惟一一所新式高等小学学习,在这里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并与陈其尤、彭湃等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学医救国革命路。

黄鼎臣小学毕业后,因家庭拮据,便到当地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尽管十分清苦,但这段生涯对他日后走上从医的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1918年家境稍好后,黄鼎臣又考入海丰中学当插班生继续求学。就读期间,他曾参加彭湃在海陆丰领导革命活动。后来彭湃留学回国,任海丰县教育局长,招考留日学生出国,黄鼎臣立即报考,在众多考生中名列榜首,并于1921年底到达东京,进了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

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黄鼎臣目睹社会处处饥馑、疾病、灾难,特别是在中药店当学徒期间,更看到疾病给乡亲们带来的痛苦,很多贫苦大众被疾病夺去生命,为此,他志愿学医制药,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1923年,黄鼎臣考取日本医科专门学校(后改称日本医科大学),1928年1月毕业并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又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京市立养育院进修深造,研究结核病。苦读5年毕业后,取得了在日本挂牌行医的资格。

日本留学期间,作为一个胸怀正义的热血青年,黄鼎臣广泛阅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从中得到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对无产阶级革命有了更深的理解。继而从立志学医转向从事革命,并多次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爱国行动。且每次游行,他都走在最前面,多次因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遭逮捕,仅被关押在神田区三畸町派出所就有四五次。

1927年,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留日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成立社会科学研究社,分析国内的革命情况,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革命活动。中共东京特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日本东京的秘密组织,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该支部发动、团结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国民党右派而斗争。

作为研究社成员,黄鼎臣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才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

革命事业越是艰难受挫之时,就越需要更多的人为之奋斗。”1927年12月,经李谷珍、郑道之介绍,黄鼎臣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负中共中央与东京特别支部的联系工作,他的住处就是秘密联络点之一。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阻止北伐军队北上,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占领济南,枪杀中国军民50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举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浪潮。消息很快传到日本,中共东京特别支部立即组织留学生召开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大会,为推动整个日本反帝运动,会议决定成立反帝大同盟,声讨日本侵略军的暴行,黄鼎臣被任命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

反帝大同盟的活动引起日本帝国主义当局的注意,派侦探到处监视大同盟成员。黄鼎臣也于1928年秋被日本警视厅便衣秘密逮捕。虽然在狱中遭到警察的审问和毒打,但黄鼎臣却毫不畏惧并义正严辞:“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因为它侵略了我们的国士,屠杀了我们的同胞。爱国之心迫使我们留学生组织起来,共同斗争。”最终日本当局一无所获。关押一个多月后,日本只好无可奈何地遣送他回国。

牢狱艰苦勇斗争。

1928年夏,黄鼎臣被遣送回国到达上海后立即投入了党的地下斗争。在江苏省委的安排下,黄鼎臣临危受命领导反日大同盟上海分会的工作,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合法斗争。不久,黄鼎臣遵照江苏省委指示,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在反日大同盟上海分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反帝大同盟。组织建立后,黄鼎臣等人到上海各租界散发了传单、书写革命标语。他们的行动惊动了敌人,9月3日,国民党当局勾结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了反帝大同盟的办公驻地,发现会议记录、粉笔以及大量反帝宣传单,黄鼎臣不幸被捕。

为了获取反帝大同盟内部情报,敌人对黄鼎臣严刑逼供使尽各种手段,致使他遍体鳞伤,但敌人每次都徒劳而返。随后,黄鼎臣被国民党反动当局以“反革命嫌疑犯”罪名,判刑六年两个月,并于1928年10月关进上海漕河泾监狱

狱方得知黄鼎臣日本医科大学毕业生,便允许他为难友治病。黄鼎臣高超的医术也得到狱方的认可,医务所每次购买药品之前都请黄鼎臣列出药品清单,更甚者狱卒及其家属也来找他看病。

1930年初夏,黄鼎臣被转移到苏州军人监狱,他的医术依然被狱方所看重,并依旧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担负着狱中的秘密联络工作。苏州军人监狱牢房狭小,阴暗潮湿不通风,卫生条件很差,再加上监狱管理人员中饱私囊,经常克扣狱中犯人的伙食费,难友们除了面临饥饿之外,还饱受各种疾病折磨,伤寒、痢疾等疾病时有发生。黄鼎臣刚到苏州军人监狱不久,就救治了几名因极度营养不良导致水肿奄奄一息的同志。经过黄鼎臣再三要求及难友们的积极配合,狱方最终被迫做出让步,采纳了黄鼎臣的建议,改善伙食,在白天和夜间的12点以前打开牢门自由放风。在国民党反动派暗无天日的监狱里,黄鼎臣既是囚徒,又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同敌人展开了巧妙的斗争。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狱中秘密党支部考虑到时局变化,敌人可能因苏州战事吃紧,把政治犯枪毙或是交给日本人,于是制定了越狱计划。由于黄鼎臣熟悉监狱地形环境,他秘密绘制了一幅监狱草图,以备情况紧急时越狱使用。不过,因情况变化这一计划没有得到实施——“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运动,一致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高涨。1932年底,迫于国内舆论压力及国际时局变化,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个政治犯减刑的折衷方案。由此,黄鼎臣提前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铁窗生活。

狱中党支部给他作了“艰苦斗争,表现很好”的评价。许多当年的难友也回忆说:“我们没有死在狱中,就是得救于黄鼎臣同志。”。

促使改组致公党

黄鼎臣出狱后不久,听从党组织安排准备留在上海,利用行医身份作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33年1月,他前往广东去取日本医专毕业文凭。

1933年5月初,黄鼎臣准备启程再次返回上海,由于當时党在白区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临时中央已由上海迁入江西革命根据地。当时地下党的关系是单线联系。因为联系人叛变,黄鼎臣从广东回来后,与党组织的联系一下子中断了。黄鼎臣被捕入狱的四年中,曾经担任监狱政治犯中共支部书记徐迈进(建国后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在世时曾证实这一段历史,给黄鼎臣同志在狱中的政治表现以很好的评价,并证实在当时曾介绍黄鼎臣同志出狱后接上组织关系。但是,黄鼎臣同志没有能接上关系,从此失掉了组织联系。尽管在很长时间里黄鼎臣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他并没有彷徨气馁,仍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要求,自觉地为党服务。

从1933年10月开始,黄鼎臣在澳门行医期间,一面四处行医积极寻找党组织,一面向广大群众、进步人士宣传党的主张、路线和方针,宣传红军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事迹,帮助进步人士办学授课,建立反蒋组织,印刷反蒋刊物。

在澳门行医,发现澳门一带船民很多人因贫苦,看不起病,而求神问卡,受巫术欺骗。黄鼎臣便主动深入下去,下船看病,很受当地船民的爱戴。1937年初,国际联盟在医药卫生方面给中国以很大的支援。当时,广州市流行霍乱病,广州市医院成立传染病室,聘他为诊室主任。

“那年广州流行霍乱,穷苦人瘦得皮包骨头,特别容易受到传染,死的很多,我非常难受。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嘛!我精心地为穷人们治疗,有时不仅不收一分钱,还自己掏腰包,让他们住院医治,把许多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利用对前去就医的穷苦人有权准免收医药费的规定,对一般劳动人民进行免费治疗,对有钱人则全费治疗,致使贪得无厌的院长大为恼火。这个院长竟用食盐兑水代替生理盐水给病人注射,结果致使接受注射的病人中毒。黄鼎臣对这种无耻行径再三阻止无效,便愤然辞职而去。

“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为了参加抗战,也为了寻找党组织,1937年10月起,黄鼎臣辗转桂林、昆明等地,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1940年底,黄鼎臣在重庆偶然遇见时任《新华日报》社秘书长徐迈进,这次偶遇,使黄鼎臣恢复了与党组织的联系。此后,黄鼎臣被党组织任命为《新华日报》社的医药卫生顾问。为王若飞、吴玉章、许涤新、廖承志等看过病。

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致公党负责人陈其尤黄鼎臣的同乡,曾给黄鼎臣许多支持,交情很好。1938年,陈其尤因揭发孔祥熙之子孔令侃在香港通过军火交易大肆收取回扣一事获罪于蒋介石,蒋将其囚禁于贵州息烽监狱,1941年后又软禁于重庆。1942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其尤黄鼎臣在重庆相逢。

黄鼎臣陈其尤建议:“中国致公党是华侨爱国力量的一个基础组织,恢复致公党的活动,对海外华侨的爱国行动具有一定的影响”。“致公党应尽快恢复起来并多做工作,以便为战后实现和平民主及复兴祖国的建设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后,在黄鼎臣的影响之下,在政治方向上痛苦思索的陈其尤,开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上产生了新的飞跃。

1946年4月下旬,黄鼎臣陈其尤的邀请,到香港出席中国致公党中央干事会会议,在会上他指出:“中国致公党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爱国华侨政党,应该充分发挥华侨政党的作用,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式声明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他的发言得到了中央干事会成员的一致赞同。会后,黄鼎臣陈其尤介绍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帮助改组中国致公党

此后,黄鼎臣除给同志们看病外,还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奔波于广州、香港之间,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致公党之间牵线搭桥,做了大量工作。这对于1947年中国致公党的改组和历史方向的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一致决议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致公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使致公党从一个为旧民主主义奋斗的政党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的政党。在这个历史性的转变中,黄鼎臣起了重要作用。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为致公党中央常委兼组训部长。

仰慕结识周恩来。

1945年,以实业界、知识界上层人士为主的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黄鼎臣参加了民建,也参加了民联(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我就是从那时起公开参加爱国民主运动的。在周恩来领导下做联系民主人士工作的许涤新同志征求我对工作的意见,我讲到与致公党上层人士有接触,许涤新同志说将来可以考虑做联系致公党的工作。”。

后来,黄鼎臣在香港得到中共华南分局连贯、许涤新等同志的帮助,推动致公党于1947年召开“三大”进行改组,发表声明反对美蒋统治,支持中共的主张,使致公党成为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

“我从1925年就仰慕周恩来的英名。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曾率领黄埔学生军两次东征,打得反动军阀丢盔弃甲。那时他还兼任过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从建立政权、革新政治到组织群众团体,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在我的家乡广东东江一带大名鼎鼎。”。

黄鼎臣在担任新华日报社医药卫生顾问期间,常到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和周公馆等处给同志们看病,有机会见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当时周恩来还身兼驻国民党统治区中共代表团团长,公务极为繁忙。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要与各方面人士接触,与各界进步民主人士的联系尤为密切。

当时,陪都各界人士常到天官府郭沫若家去聚会,讨论抗战形势,寻找民族前途,黄鼎臣也是座上客。聚会中,只要周恩来到场,气氛就异常活跃,他对各界人士一视同仁,推心置腹。给黄鼎臣印象最深的是,周恩来对不同意见从不强词夺理,而是通过透彻的分析讲清道理,使大家心悦诚服。他的精辟阐述,给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各界进步人士指明了方向。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