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操作问题。方法 切除胬肉后用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10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100例(126眼)中5眼复发(3.97%),移植片全部成活。结论 采取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通过精细操作,可以明显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关键词】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病变,主要是环境等因素刺激使局部干燥、缺氧、角膜干细胞缺失,引起新生血管形成与增生和纤维血管组织的增殖。翼状胬肉的治疗多采取各种手术方式和抗复发手段。现在较流行且被公认的手术方式为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有报道称其术后复发率为20%~40%[1]。但各家具体操作仍有不同。我院自2001—2008年采用此术式治疗100例翼状胬肉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126眼)均确诊为翼状胬肉,其中男61例(78眼),女39例(48眼);年龄25~72岁。原发性翼状胬肉12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5眼。所有患眼胬肉头部均进入角膜缘3.0mm以上。

1.2 手术方法。

1.2.1 胬肉切除 本组100例(126眼)均于眼科手术显微镜下采用局麻手术。术中先用4000u/ml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先行分离胬肉组织上结膜至泪阜下,将胬肉头部剥离角膜,用有齿镊抓住头尖部向内眦方向撕除,使之与角膜分离。植入过深者进一步刮除残余增生组织,但不可过深。分离胬肉巩膜并剪开两侧筋膜,注意不要伤及内直肌,然后将胬肉组织钳夹后剪除(尽可能多剪)。清理角膜巩膜面可能残留的增生组织。巩膜面尽可能减少烧灼。将近角膜缘侧变性结膜部分剪除,形成稍比胬肉略宽、横向4mm左右大小巩膜暴露区。复发的5眼巩膜面放置0.002%丝裂霉素(MMC)棉片2~5min,然后用250ml生理盐水冲洗,注意保护角膜结膜创缘。

1.2.2 制备角膜干细胞植片 于患眼上方角膜缘处(特殊患者可于下方或对侧眼上、下方角膜缘)。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与巩膜暴露区相当大小的、附带0.5mm角膜组织的结膜瓣。

1.2.3 固定缝合 将角膜组织的结膜上皮面向上展铺在胬肉切除后的缺损区,注意植片角膜缘侧与缺损区角膜缘侧相吻合。展平植片,用10—0尼龙缝线在植片角膜缘及结膜间断缝合8针,需带缝浅层巩膜,使结膜植片与缺损区周围结膜密切对合,取植片的暴露区不作处理。术毕涂红霉素眼膏,无菌纱布包。

1.2.4 术后处理 术后绷带轻度加压包扎患眼1~2天。待角膜上皮愈合后局部开放,滴角膜宁滴眼液,每日6次。滴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直到术后2~3周。每天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结膜植片情况,10日后拆线,拆线后每月至少随访1次,随访3个月。

2 结果。

2.1 治愈标准 治愈:角膜创面愈合,透明光滑,移植片成活,结膜平复无增生。复发:结膜充血,局部增生,角膜创面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侵入。

2.2 术区情况 一般术后3天角膜上皮恢复有轻度水肿结膜植片颜色较苍白、轻度水肿术后4~5天角膜上皮水肿减轻,但有浅层浑浊,植片血管逐渐充盈,水肿减轻,1周水肿基本消退,植片颜色由淡白转红润,植片边缘愈合,角膜水肿也消退。2周植片周围组织充血明显减轻,角膜恢复透明。3周后植片和周围边界无明显差异。术眼取移植片术后2~3天被新鲜上皮覆盖,10~20天局部结膜充血水肿消退,无瘢痕形成。

2.3 手术效果 随访期内121眼治愈,角膜上皮光滑平整,内毗部结膜恢复正常,移植片成活,结膜平复无增生,部分病例球结膜血管少许扩张,但止于角膜缘。5眼复发(3.97%),其中2眼为2次手术者,但较术前为轻。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