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是谁_王瑶 单纯的悖论

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所要求的并不是一致而是差异差异正是艺术的活力,这种活力在本质上实在不是工业社会中生产流水线的感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视觉教条所能限制的。

王瑶的《后911》组照,其拍摄手法与其说是镜头感不如说是铺撒在生活里流连忘返的目光

看似随意,却又给予情怀。

摄影中人们的注意力常常是不同的,跟着事件本身的思路去寻找,直截了当地给与答案和怀揣大悟、拾捡小枝显然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对于艺术,这种差异感就是审美的依据,在王瑶的作品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后者。

当我第一次看到王瑶的作品时,我正是对她的站在另一个角度而惊奇,这需要勇气。

王瑶镜头下的911是另一种视角,不是直视事件本身,而是生活本貌。

面对这些,王瑶好像有着更充足的诗意。

她抓住了光影中那些不定的因素作为自己影像的依据,对于映像的停顿她的手法没有让人感到老成得不行,反倒有一些质朴天真。

这是一位女性天性中对周围事物那种细微别致的体验。

这些图像中对于普通人微小的幸福感、幽默和依然静置在城市角落的悲情的描述,能让静心体验生存的人们心生感动之情。

常想到人初学摄影的时刻和状态,那时第一个功课就是拍自己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情。

但是当把摄影当成职业时,情况就起了微妙的变化。

生活中我们往往为了生存和职业举起相机,为了获奖和争先按下快门,许多时候我们会战战兢兢地拿出冲洗好的胶片,或者在电脑中查看已经拍得的图像,生怕违约了编辑或评选人的眼光,但是任何时候1+1=2的最简单模式都是珍贵和最重要的,这种初衷都是最值得保持和尊敬的。

自然,事实上人要复杂得多,复杂固然可以应付复杂,但是单纯的灵性也容易被掩盖起来,不够复杂是一种悲哀,然而不够单纯也是一种悲哀。

这看上去很矛盾,在王瑶的这组影像中我也看到了这种矛盾的边边角角,但庆幸的是,我依然感到摄影机后边一种单纯直面现实的目光,通过这道目光我们看到“911”后人和人的本能。

灾难过去了,灾难与国家结成了历史,与社会达成了契约,与普通人现实若即若离,过往时日的气氛不声不响地依附在城市内外……于是这些画面便有了阅读感,一切似乎来自刚刚过去的历史,但在王瑶的镜头中,在一片温和中,悲剧的恐怖和沉重反而油然而生,于是王瑶单纯慢慢地复杂起来。

王瑶,中国新闻社图片中心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范长江新闻奖”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

2000年以图片故事《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组照金奖。

同《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相比,《后911》从对“名家”的关注,转向对普通社会大众的写照;从长时间的追踪报道,转向看似随意的街头“抓拍”,因此,这些承托着社会重负的芸芸众生,便在读者面前一一成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