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014x.2017.20.30 毕业论文网   摘要 目的:探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参照组采用热毒宁治疗研究组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解痉平喘、退热、化痰止咳以及抗感染等,同时注意补充营养。

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热毒宁(0.5~0.8 mL/kg)+5%葡萄糖溶液1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 d。

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糖腺苷5 mg/kg+5%葡萄糖溶液1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各项临床症?钕?退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连续治疗3 d后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且咳嗽、咽痛以及鼻塞、流涕症状消失。

②有效:连续治疗3 d后患儿体温下降,咳嗽、咽痛以及鼻塞、流涕症状有明显改善。

③无效:连续治疗3 d后患儿体温无明显变化,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以及退热时间。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计算,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部以及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病理改变可表现为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同时还伴有黏膜腺体的肥大和纤毛细胞的损伤和脱落,有时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

该病在季节交替和受寒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而临床上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干咽痛以及声音嘶哑等。

治疗该病主要是以抗病毒为主,但目前临床上还缺乏一些特效的针对性药物,常用的治疗措施仅是对症用药。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给予热毒宁治疗,而研究组同时给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参照组80.95%,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研究组也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