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8例ASD介入封堵术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ASD介入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超声检查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69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已存在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1]。

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房间隔缺损(ASD)更多见,ASD的发病率为0.7%~0.8%[2]。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技术在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大量儿童期ASD未能得到及早的矫正而进入成年,因此成人ASD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

以往ASD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

应用封堵器封堵治疗ASD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使非开胸手术治疗此类先天性心脏病成为可能。

本文对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其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患者,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2~58岁。

术前均经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PHTLTPS IE33)检查证实诊断,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左向右分流ASD,均为中央型单一缺损,多切面测量ASD缺损大小及房间隔长径,了解ASD与二尖瓣、肺静脉瓣及冠状静脉窦的比邻关系。

符合先心病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指征[3]。

1.2封堵器选择选择国产封堵器,由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一般根据造影及彩超的结果选择相应类型的封堵器

一般ASD封堵器腰部比球囊测量的直径大1~2 mm。

1.3ASD封堵方法8例患者在导管室(室内配备PHILIPS Allura Xper FD平板大C血管造影机)平卧于床,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经皮seldinger,s法穿刺右侧股静脉成功后置入鞘管,静脉内推注肝素100 U/kg,先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资料,测定肺动脉压,必要时行肺动脉造影。

将0.035英寸加硬钢丝置入左上肺静脉内,采用国产输送长鞘管置入左房内,将选择适宜的伞形封堵器安装于输送器内芯的头端,通过相应直径的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入左房,在透视下,左心房先释放左侧伞面,回拉使其紧贴残余,固定钢丝,回撤整个封堵器系统,再完全释放右心房面伞,使封堵器卡于ASD处,观察伞型良好、轻轻推拉封堵器无脱落、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流消失和封堵器位置及形态满意后,且无残余分流时(ASD根据多普勒左向右分流信号判定,无左向右分流信号为效果佳,直径5 mm,均符合要求。

目前国内通过发展国产封堵器,使该项技术能顺利发展,技术得到推广。

因为现在的国产封堵器吸收了进口装置的优点,其金属网状支架结构与进口封堵器相似,表面用镍钛记忆合金编织成双盘状网架结构,容易释放和回收。

中央用聚乙烯薄片作阻流体以阻挡血流,有效提高封堵率,其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好,可通过7—9F的输送系统,操作简便[5]。

本组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8例先天性心脏病ASD,介入封堵技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因此笔者认为,ASD介入封堵治疗明确,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成功率高,且价格低,从成本效益考虑,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大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患者长期的精神压力、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戴汝平,高伟,刘莹,等.先天性心脏病与瓣膜病介入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9—50.   [2] Masura,Walsh k p,Thanopulous B,et al.Catheter closure of moderate—to large—size patent dactus arteriosus using the new Amplatzer duct occluder immediate and short—term result[J].Am coll cardial,1998,31(10):878.   [3]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8.   [4] 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2—306.   [5] 谢育梅,曾国洪,张智伟,等.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实验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2004,12(2):103—106.   [6] 邓东安,朱鲜阳,侯传举,等.小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40例临床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children after surgical and Amplatzer occluder closure of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J].Eur J Cardiothoracic Surg,2006,29(1):89—92.      (收稿日期:2012—02—09)(本文编辑:李静)。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