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问题(1)

摘要: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三类:一是有效市场假说,二是实证会计理论,三是经济后果理论

会计政策选择理论问题还关系到会计准则的制定。

关键词:会计政策;政策选择若干问题Abstract: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kinds with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related main theory: First, effective market hypothesis; second, real diagnosis accounting theory; third,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ory.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theory question also relates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formulation. key word: Accounting policy; Policy choice; Certain questions 一、有效市场假说(EMH)简森1978年把有效市场定义为:对一组信息Qt,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无法赚取到经济利润,那么市场是有效的。

1EMH理论认为,在次强式强式股票市场上,市场能够无任何偏好地对包括会计程序变动在内的所有信息作出反应。

税收是会计变动唯一可引起的现金流量效应。

在没有税收条件下,会计程序的变化不会影响股票价格

EMH预测不论股票价格如何随着会计收益的变动而波动,最终的股票价格肯定是对股票未来价值的无偏倚计量。

EMH认为,由于信息交流,资本市场终会了解一家公司是否存在现金流动问题。

一家公司绝不可能依靠会计来作为欺诈手段,长期隐瞒现金流动问题。

一旦为外界发现,那么,次强式以上的股票市场就会对会计收益中隐含的未来现金流动问题作出大致正确的评估并通过当期股票价格反映出来。

证券市场不会总是被会计收益引入歧途,而会作出对股票未来价值的不偏不倚的估计。

甚至在某企业特定的会计程序不为外界所知时,有效的证券市场仍将对该企业运用的会计程序作出无偏见的预测,并对该会计程序将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程序作出不偏倚的评估。

总之,EMH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无关紧要,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效资本市场将形成不偏倚股票价格

二、实证会计理论(PAT)PAT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是通过对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的考察,推导出有关的三大假设

21.分红计划 假设在做出“管理人员在某个分红计划下的报酬随着报告收益的增加”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实施分红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收益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

2.负债权益率 假设在做出“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企业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程序”的假定之后提出该假设:假定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愈高,企业的经理人员便愈有可能选择可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会计程序

3.规模假设 在做出“大企业的政治敏感性和所承受的财富转移额(政治成本)均大于小企业”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在其它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愈大,它的管理人员就愈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收益递延到下期的会计程序

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三大假设

简言之,PAT认为确实存在管理人员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会计信息的失真与策略研究如何构成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框架。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