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探讨

摘要:企业资金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整个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试图从资金筹集使用、分配以及事后控制入手,对如何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做些探讨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      一、资金筹集      资金好比企业的“血液”,企业如果不能获取所需要的资金,整个经营活动就会因没有“血液”而停止运转。

因此,企业筹集资金企业财务活动的首要环节,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资金筹集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对企业资金需要量的科学预测,缺乏对资金风险的预测,以及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因此,在资金筹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

企业资金需求量应跟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相适应。

企业筹资前应有科学预测,合理确定资金的需求数量。

若筹金过多,会增加筹资成本费用,资金得不到充分有效使用,同时造成资金闲置浪费。

如若资金筹集太少,资金供应不足,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

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时,要努力做到计划的科学性,坚决杜绝计划上的“假、大、空”现象。

合理编制资金的流入、流出量,同时编制出资金的周转率。

2.有计划投放资金

筹资应注意投资时间,筹资时间提前或滞后,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同时,筹资时间应与投放决策相结合。

筹资决定资金的来源,而投资决定资金的去向。

因此,企业筹集时即应明确投资的方向,选择有利的投资方向,以期更大限度提高资金的效用效益。

3.选择合理投资方式。

现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可选择多种筹资渠道:一是通过稳定与银行的信誉关系,尽量多的争取银行贷款;二是依靠内部职工集资(如投入方式);三是依靠发行债券;四是引进外资。

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兼顾资金来源属性摆正自己在筹资活动中的位置,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好各方社会资金

二、资金使用      企业筹集资金是为了通过资金使用来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

企业资金使用时,客观上要求资金具有安全性、周转性、增值性这三种特性。

这三种特性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首先是资金的安全,没有资金的安全就谈不上周转和增值,而加速资金周转能促进资金回收的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增值反过来又能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这将形成一个资金的良性循环。

那么,如何加强资金使用?如何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加速周转和增值呢?如何促进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是关键所在。

加强资金的统一管理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管理,用好用活资金,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审核,事后有控制和监管。

1.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

(1)建立内部结算中心

建立内部结算中心是搞好企业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方法。

企业可通过建立内部结算中心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归口管理

统一结算中心资金的整个使用将有一个有明晰的控制。

(2)建立资金定额管理制度。

资金定额是根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品种特点等核定的某一时点的最高资金需求量。

核定资金定额的目的是使每个业务部门心中有数。

本部门为实现经营目标,应在营运资金范围内展开经营活动,对于本部门来说,核定资金定额,意味着必须自觉节约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向效益好的项目上,同时,还意味着,部门将主动思考资金回收问题。

(3)加强现金流量分析及预测制度。

企业应严格控制现金流出,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设计好资金流程管理,堵住资金使用中的“跑、昌、滴、漏”现象。

严把资金流量的出入口关,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有的企业确立了“以现金流量中心,以资金监控为重点”的资金管理指导思想,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机制、两个手段”的资金管理模式,明确现金流量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准确预测和分析,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对现金的动态平衡,确保企业净收益的质量。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有序流动,必须推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资金管理程序中。

(5)建立资金使用责任中心

强化资金使用责任,必须建立资金使用责任中心

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的管理资金管理的责任应由企业法人代表担当 ,除此,还应强化承包人对资金的经济责任,并由财会部门负责资金筹集、平衡和调度,同时要落实资金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金责任中心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