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 要] 在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背后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出适度规模;二是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单一;三是投资效率低下。

为此,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调整的途径应是:减少供给,降低外汇储备增速; 合理选择投资方向,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积极组建国家对外投资机构,提高外汇储备投资 效率;加强币种结构管理,降低汇率风险等。

[关键词] 外汇储备汇率风险;顺差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重要的形式,又称国际储备货币,是指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

外汇储备的作用是用来平衡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并且是一国对外借款的保证。

一个国家的储备来源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粗略地可分为净出口、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外债四块。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在1978年之前,外汇储备的年平均只有5亿美元左右。

数量很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加入国际分工,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外汇储备量逐年增长。

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连年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如图1),外汇储备额快速增长。

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截至2007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12020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1357亿美元

至2007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更达13000多亿美元

(如表1)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和我国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巨额的外汇储备背后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远超出适度规模   我国持有外汇储备具有三种动机:(1)满足进口用汇的交易性动机;(2)确保短期外债和到期长期外债偿还、FDI利润汇出的流动性动机;(3)为保证汇率稳定和/或防止资本外逃的干预性动机。

基于这三大动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年进口总额×25%+年末外债余×30%+FDI×10%)×(1+10%)(后一个10%代表干预性需求)。

由此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经历了1993年前的严重不足、1994~2001年的基本适度后,从2002年起出现巨额过剩。

2002~2005年的过剩规模分别为1379.4亿美元、2149.4亿美元、3672.0亿美元、5379.5亿美元

确定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基本原则有四条:(1)满足一段时期的进口用汇需求

根据经验值,一个国家保持相当于3—4个月的进口总额,或相当于GDP20%的外汇储备较为适宜。

(2)保证外债还款的外汇需求,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至少满足到期的短期外债需求

(3)满足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外汇需求

(4)保证货币政策(包括汇率、利率等)相对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

根据上述四条原则判断,我国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超过了适度或最佳规模。

以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情况为例: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实际余额(6099亿美元)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需求,占我国当年GDP的比例高达38%,是短期外债的5.85倍,均远大于上述经验值。

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其机会成本和储备风险也相应增大。

2.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单一,面临极大的汇率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单一,以美元居多,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币种格局主要受到了国际储备体系、我国的贸易结构、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1) 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

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中美元在所有的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在近些年来又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

(2)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

我国尚未实行意愿结售汇,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可靠而直接的来源。

其中,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于整个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

我国的贸易支付主要是哪一种或者几种货币也就决定了外汇储备币种构成。

在进出口贸易中某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会发生对冲,这样,实际对外汇储备构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贸易逆差来源地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所使用的货币

(3)直接投资的影响。

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要的来源渠道。

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在金融帐户中影响较大的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600多亿美元

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采用投资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通过分红取得投资收益时也要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汇出。

因此,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也会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2005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萨摩亚,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37%。

在这些直接投资的计价货币的选择中美元依然占有一定优势。

这种以美元为主要货币的格局,非常容易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

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损失。

2001年以来,美联储数次降息,美元对欧元贬值12%.如按我国外汇储备60%为美元储备计算,从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国外汇储备已形成530亿美元的损失。

3.我国外汇储备还存在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

按照IMF外汇储备管理指南,外汇储备达到充足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之后,应着重考虑收益性。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准政府债券、银行存款等市场规模大、信用级别高的金融资产。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我国官方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2/3是美元资产,其中约有4500亿美元美国政府部门发行的各种证券和其他长期金融资产,另外还可能持有500亿美元存款和其他短期头寸。

由此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具有较好的充足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明显不足。

我国外汇储备由于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债券,这些债券只有4%—5%的名义收益率。

如果考虑到美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元贬值,这些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更低。

据测算,扣除通货膨胀率和对冲成本(央行票据成本)后,实际收益只有0.7%—1.7%,而同期国内资本平均回报率约在10%以上。

因此,提高外汇储备收益已成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调整的途径      (一)减少供给,降低外汇储备增速是当务之急。

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速过快的问题,外汇储备持续积累,当然要扩大其使用渠道,不过,应当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总体的安排。

需要指出是,扩大外汇需求是一个方面,是解决“流”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源”的问题,减少供给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只有标本兼治、源流相济,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为做到减少供给,我国应完善涉外经济政策,促进协调和均衡发展,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势头。

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外汇储备增长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增长带动、居民储蓄偏好、内需相对不足等因素政府短期内难以有效调控。

但如果手段得当,积累外汇储备的政策倾向、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可以得到有效调控。

我国而言,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包括:至少暂时不再将外汇储备增长作为相关部门的一项政绩;扩大对资源性、污染性商品出口征收出口税,提高出口税率;积极增加进口,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能源、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采取鼓励政策;积极利用WTO规则,进一步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等。

总之,解决外汇储备持续积累及其造成的内外经济失衡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可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外部真实汇率和内部真实汇率等方面入手,全面调整经贸政策。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