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科输液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方法:完善新生儿科输液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实行弹性排班,有效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进行培训,采取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新生儿护理理念。

结果:患儿得到了全程全方位的护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隐患。

结论:在新生儿科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存在问题;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288—01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临时处置之多,抗生素需定时应用,因此每个患儿都使用留置针。

使用留置针既保护患儿血管,又避免因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同时方便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但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问题,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10月~2012年10月共进行静脉留置穿刺680例。

其中足月儿594例,低体重儿68例,超低体重儿18例。

出现并发症例,其中:穿刺失败30例,导管针脱落35例,局部渗漏68例,导管堵塞18例,静脉炎4例,皮肤过敏6例。

2存在问题   2.1穿刺失败:原因是血管选择不当,穿刺过度小,划破静脉壁;技术不熟练,使套管间端受损,将针尖刺入静脉导管仍在静脉壁外至送管困难;穿刺过度刺破静脉后壁,使血管破裂导致穿刺失败。

2.2套管脱落:原因为患儿烦躁,敷贴固定不牢,致使针自行划出;刺激性强的药物导致血管受刺激而使套管脱落。

2.3局部渗漏:由于套管脱落导致液体渗漏,局部皮肤红肿,严重者皮肤坏死。

2.4导管堵塞:原因是输液后未及时推注肝素液造成血液凝固而管道堵塞:抗凝液的浓度不符合要求,量不足,推注速度过快,使套管内无抗凝液,致使血液回流凝固堵塞套管套管皮肤接触处因肢体活动,敷贴固定不牢,造成导管打折,血液倒流凝固堵塞套管

2.5静脉炎:原因是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刺敷贴污染,留置针机械性刺激和留置时间过长,药物和高渗液的化学性刺激等因素引起。

2.6皮肤过敏:原因是敷贴无张力固定,使用时间过长,患儿过敏体质,患儿皮肤发红,起水泡。

3干预措施   3.1选择恰当部位,掌握正确穿刺要领:避开在大关节处穿刺穿刺时固定患儿肢体,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进针速度慢,角度稍大30°~40°,刺入血管后压低角度在进血管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时速度不易过快,用力勿猛,避免套管与针芯一起滑出血管

3.2遵守无张力粘贴原则:敷贴以进针处中心,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展开,确保与皮肤紧贴。

敷贴若有潮湿、污染,应及时更换。

3.3严格执行留置留置时间:留置时间不超过72 h,拔针后对针眼进行消毒,避免感染引起静脉炎。

3.4预防刺激性药物对皮肤损伤:刺激性药物充分稀释后再输,输液时间不能过长,采取间歇性输入,输入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推注速度一定要缓慢,尽量不要在下肢静脉输刺激性药物,因下肢血流慢,易导致皮肤改变。

3.5正确使用肝素液封管:方法是用500 ml生理盐水加半支12500 U肝素纳封管,在使用过程中每次接管时,必须检查肝素帽有无松动、异常,封管前先推生理盐水10 ml,采取脉冲式推法,将导管内药物全部推入血管,再用稀释肝素纳3~5 ml封管,推抗凝液时用空针边推、边推,空针退出肝素帽时,封官管液也推完,导管内一定要有抗凝液,否则血液回流凝固堵塞导管

留置针在新生科广泛应用,不仅减轻患儿痛苦,也节约人力资源和成本。

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穿刺要领和熟练掌握其使用技术,在工作中加强巡视、观察、护理,使留置针技术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孔秋寒.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4):310   [2]杨丽莉,谢彩霞,王红梅.小儿静脉留置留置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1(21):51   [3]刘亚玲,王亚慧.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15   [4]庞溯槟,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