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模糊性研究

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分为两种:模糊性随机性

会计作为、"人造信息系统、",充斥着这二种不确定性,但是现有文献中较多的是探讨会计中的随机性,而对会计中的模糊性则认识不够,有时甚至将模糊性等同于随机性,用概率论来加以研究

本文试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模糊性随机性精确性; 1、模糊性随机性;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随机性都是客观的、普遍的和绝对的,而且往往依存于同一事物中。

但是,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 首先,含义不同。

随机性事物各种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性事物类属的不确定性,即事物所呈现的、"亦是亦非、"抑或、"似是而非、"的特性。

; 其次,产生的原因不同。

随机性是由于条件不充分,使得条件与事件未能出现确定性的因果关系、"而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分为三种:①内在的模糊性,指由于客观事物的中介过渡性而引起划分上的不确定性;②信息的模糊性,指在复杂的系统中因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模糊性;③主观的模糊性,指由于认识主体在性格、职业、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对事物划分上的不确定性

这三种模糊性常共存于同一系统中。

; 第三,集合表示法不同。

随机性中,集合是确定的,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

模糊性中,事件是确定的,但由于集合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而使事件能否归属于集合中,也呈现出不确定性

;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随机性要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用概率来刻划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数量大小。

模糊性要用模糊数学研究,用隶属度来刻划元素对集合隶属关系的不确定性的数量大小。

; 2、模糊性精确性; 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精确性是人们认识上或观念上的产物,是包含了模糊性精确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在对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以传统数学为核心的精确方法,同时,精确方法的应用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迸步。

人们便由此产生了对精确性精确方法的迷信,认为科学的方法必定是精确的,精确性是科学的,而模糊性则是非科学的。

然而,20世纪以来,当人们将精确方法应用于系统科学研究时,却显得无能为力,从而促使人们对精确方法进行反思。

现代系统科学主要研究复杂系统和人文系统,模糊性和复杂性是其显著特征,研究对象大多是没有明确界线的模糊事物,不允许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也不能进行精确测量。

因此在研究清晰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确方法,在描述和处理模糊事物时便失效了,从而促使人们探索研究模糊事物的新方法

札德在1965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模糊集合论》标志着模糊学的诞生。

模糊学宣称现实世界本质上是复杂的,不精确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对于模糊事物要用模糊方法来描述,如用精确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事物,只会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

; 二、会计中的模糊性; 会计中的许多程序和方法都体现着人们追求精确性的思想,如复式记账、会计恒等式、存货盘点等。

但是,这种精确性是相对的,甚至仅仅是、"数字意义上、"的精确性,其实包含着大量的模糊判断。

现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模糊性作以下剖析。

; 1、会计确认模糊性; 会计确认主要是判断事项、"能否、"、、"何时、"以及、"如何、"进人一个主体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对经济事项在空间、时间和形态上进行分类,而分类则伴随着模糊性的产生。

; 经济事项、"能否、"迸人一个主体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判断的标准有四条: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但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交易活动、"却成为确认的最为重要的依据。

但是由此产生了资产确认上的模糊性,如递延资产尽管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具有相关性,但由于与之相关的交易活动的存在,而被确认为一项资产

再如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而外购商誉因经过产权交易而被确认,并且现行会计确认的外购商誉,由于受到供求、收购企业的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全部符合资产的定义。

由此可见,现行会计所采用的这条明确的交易活动分界线,将大量经济事项如自刨商誉、人力资本和养老金、负债等排除于会计信息系统之外,而又将一些不完全符合四条标准的经济事项如递延资产纳人会计信息系统中,导致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削弱。

; 、"何时、"是要确定所归属的会计期间。

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一般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具体到收入要素,是实现原则,费用要素是配比原则。

收人与费用确认时点上的模糊性,与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相联系。

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收入的赚取和费用的发生是逐渐、连续的过程,因而将连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割裂为各个会计期间,并分别提供报表,必然会导致收人和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归属上的不确定性,而且还会导致资本性支出项目的摊销和长期收人的确认在归属于各个会计期间、"量、"上的模糊性

比如就固定资产的支出而言,要精确地确定固定资产在各年使用中真正发挥效用的比例部分以确定折旧费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费用确认的配比原则不仅要求与相关收人的确认在时间上配比,而且要求在空间上即范围上配比。

由于企业内各种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错综复杂,导致费用在空间配比上的模糊性

再如由于经营活动和活动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导致借款费用在资本化和费用化划分上的模糊性

; 、"如何、"是要确定应确认为何种要素或项目,是对经济事项在性态上的分类。

如按是否与正常经营活动有关而将耗费的资源分为费用与损失;按是否在一个证常的商业周期里变现、出售或消耗而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

其实,这种划分是极其模糊的,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

编制合并报表时,、"少数股东权益、"的列示上也具有模糊性

在母公司理论合并观下,、"少数股东权益、"被作为单独项目列示于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

但在主体理论的合并观下,、"少数股东权益、"则被作为股东权益的组成部分列示。

; 2、会计计量的模糊性; 会计计量包括两个要素: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从具体内容上看,会计计量包括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

会计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假定币值不变。

但事实上,币值经常处于波动之中,只是幅度不同而已,因此在会计利润中必然包含了或多或少由币值波动所引起的、"虚、"利润,从而导致会计利润的模糊性

同时,企业内很多、"软资产、"如人力资本、市场份额、顾客满意度等因难以、"货币化、"而被排除于资产之外,导致对资产确认的不完整。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