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缺血性脑病3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发病7d内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另选择12例健康人群对对照组,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并按照公式X(—)—1.645S计算各部位与小脑比值下限值。

然后分别采用对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 比较两种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单侧病变和双侧病变的检出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定量分析缺血性病灶51例,其中单侧33例,双侧18例,对侧比值法检出单侧病灶31例,检出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小脑比值法的检查率72.72%(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缺血性脑病;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方法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由于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因此,早诊早治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C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为较佳的诊断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对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2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为27—79岁之间,临床表现及体征均符合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无颅脑手术史及脑实质性病变。

在发病7d内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且均在症状发作间期进行;对照组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为25—69岁之间,体格及各理化检查确诊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恶性消耗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检查预约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讲解检查的目的、方法、过程,以便于患者心理有所准备,检查日空腹进行,检查前予以封闭视听后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20—30min,然后,经右肘静脉注射显像剂99m?u—双半胱氨酸乙酯925MBq,用SPECT常规采集头颅32帧图像,然后行头部同机CT扫描,再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使用CT断层扫描数据对SPEC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使图像更清晰,最后通过对感兴趣去进行勾画计算局部脑血流量值及放射性计数

1.2.2 半定量分析方法在SPECT/CT的同机CT图像上选择双侧小脑、双侧额叶、顶叶、 枕叶、 颞叶及双侧基底节、丘脑的最大层面或病变的最大层面,然后在此层面上选择SPECT横断面脑血流灌注图像对称性均等设置ROI,采用边长为6pixel的正方形,计算单位面积平均值作为ROI的放射性计数

对侧比值法:将两侧大脑皮质对应部位单位面积的放射性计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两侧相同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比值;②小脑比值法:将小脑作为正常参照区,选取小脑最大层面,计算单位面积的平均放射性计数,用脑皮质、基底节或丘脑放射性计数与同侧小脑计数比较,获得ROI与小脑计数比值

1.3 评价方法 ①定性评价:邀请本学科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共同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前统一认识,以通过目测观察脑血流灌注显像各个断层放射分布情况,脑组织某一部位在3个不同断层方向或连续两个及以上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减低、缺损,视为异常;②半定量评价:小脑比值法:应用勾画ROI,测量病变部位放射性计数及同侧小脑放射性计数,将病变部位/同侧小脑比值对照组进行对比,以低于正常对照组下限值为异常;对侧比值法:应用勾画ROI, 采用镜像比值法测量病变部位及对侧相应区域的放射性计数, 以患侧/对侧比值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各部位与小脑比值计算公式为X(—)—1.645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参考文献:   1、李少林,张永学。

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101。

2、张国旭,郭佳,王治国,等。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缺血性脑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价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1):34—35。

3、杨淑贞,朱传明,刘婷婷,等。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人民军医,2015,58(3):303—30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