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系萝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摘 要:对10种不同品系萝卜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关联程度,为萝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加快萝卜育种进程。

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数、木质部厚、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含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地上部质量、地上部高、根头长度、根颈长、韧皮部厚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综合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和交互作用综合对单株产量产生影响,使得直接通径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完全相同。

本试验认为,木质部厚对萝卜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呈显著相关,叶片数对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根头长度单株产量有较大的负效应值,且根头长度单株产量有显著遗传相关性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萝卜农艺性状单株产量叶绿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7)24—0034—04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属于十字花科萝卜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1]。

其原始种为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的野萝卜

我国是萝卜的起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萝卜深受人们的喜爱[1]。

萝卜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南北各地一年四季均有种植[2]。

萝卜不仅营养丰富,还是具有一定医疗功效的药用植物,在开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化痰等方面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中国民间享有许多美?u,如“萝卜进城,药铺关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场,大夫还乡”等[1]。

萝卜品种繁多,食法多样,既可作为水果生食,也可炒食,更适于加工,萝卜芽苗菜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有些国家和地区还食用其嫩角果。

除食用外,萝卜叶片和肉质根也是家畜的好饲料,并可作绿肥[1]。

前人曾对萝卜药用价值、品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萝卜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在作物育种中,高产往往是人们关注的首要目标,但是,构成单株产量的各因素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因此,探明构成产量的诸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与产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对于加快育种速度、提高育种准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对10种不同品系萝卜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究萝卜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单株产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为萝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加快萝卜育种进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10种不同品系萝卜,分别为丰光、潍县青萝卜、德日二号、地黄缨、北京甜脆、南鲁堡、特好吃水仙青、新科791(35号)、新科791(36号)、春翡翠。

1.2 试验方法   供试材料于2016年8月20日进行播种,11月18日采收。

栽培行距为60 cm,株距为25 cm,每个小区面积为15 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系萝卜重复3次。

于收获期每个品系随机选取10个成熟度一致且具有该品种代表性的萝卜共100个。

将其置于实验室内,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测量。

1.3 项目测定   主要农艺性状的测试项目:地上部质量(X1,kg)、地上部高(X2,cm)、叶片数(X3,片)、根头长度(X4,cm)、根颈长(X5,cm)、真根长(X6,cm)、木质部厚(X7,cm)、韧皮部厚(X8,cm)、单株产量(X9,kg)。

叶绿素的测定方法:将新鲜的萝卜叶片剪碎,称取0.2 g,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 mL 95%乙醇,研成匀浆,过滤,用乙醇定容至25 mL容量瓶中。

室温下置于暗处浸提   24 h,其间摇动3~4次,取出观察组织完全变白,表示叶绿素已浸提干净,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在665、649 nm下测定吸光度值,按公式计算[3]。

1.4 数据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再采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

数据采用DPS系统进行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表现   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越大,表明品种相应指标选择的范围越广,选择的潜力就越大[5]。

表1表明,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头长度、地上部质量、根颈长、真根长、叶片数、地上部高、木质部厚、韧皮部厚。

因此,在萝卜引种筛选中,应首先考虑根头长度单株产量的影响,其次是地上部质量、根颈长、真根长、叶片数、地上部高、木质部厚、韧皮部厚。

2.2 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①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叶片数及木质部厚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地上部质量、地上部高、根头长度、根颈长、韧皮部厚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木质部厚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头长度单株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说明木质部厚和根头长度萝卜增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各主要性状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木质部厚、根头长度、韧皮部厚、叶片数、地上部高、地上部质量、真根长、根颈长。

②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的8个农艺性状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表2)。

地上部质量与地上部高之间为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地上部质量与真根长之间为遗传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根颈长与真根长、真根长与木质部厚之间均为遗传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叶片数与根颈长之间为遗传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分析 从表3可看出,叶绿素a/b的比值与单株产量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含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的比值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叶绿素种类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按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a+b)、叶绿素b。

2.3 主要?r艺性状单株产量通径分析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0.067+0.026X3—0.254X4+0.261 1X7,共3个变量X3(叶片数)、X4(根头长度)、X7(木质部厚)被引入了方程。

对引入方程的因子做了通径分析,结果(表4)表明,3个农艺性状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分析结果与遗传型相关表现一致,直接通径系数按绝对值大小排序为木质部厚>根头长度>叶片数。

叶片数对单株产量的效应 叶片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为0.413 7,遗传相关系数为0.46,二者方向是一致的,但是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直接通径系数。

这是因为叶片数对单株产量的效应通过根头长度木质部厚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为正值。

根头长度单株产量的效应 根头长度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42 8,遗传相关系数为—0.65,二者方向一致,但直接通径系数大于遗传相关系数。

这是因为根头长度通过叶片数、木质部厚对单株产量的间接效应为负值,负向间接作用增加了综合效应。

木质部厚对单株产量的效应 木质部厚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为0.552 5,遗传相关系数为0.68,二者方向是一致的,但是遗传相关系数远大于直接通径系数。

这是因为通过叶片数、根头长度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有较大正值。

3 结论与讨论   3.1 小结   萝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农艺性状单株产量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木质部厚对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头长度单株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在萝卜选育时对木质部厚和根头长度的选择要严。

叶绿素a/b的比值与单株产量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

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含量与萝卜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萝卜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通径分析可知,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的作用方向和大小不同。

性状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木质部厚>根头长度>叶片数。

木质部厚与叶片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效应,而木质部厚为负效应。

3.2 讨论   综合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和交互作用综合对单株产量产生影响,使得直接通径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完全相同。

本试验认为,木质部厚对萝卜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呈显著相关,叶片数对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根头长度单株产量有较大的负效应值,且根头长度单株产量有显著的遗传相关性

同时,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是复杂的,既有相辅相成的,也有相互制约的,某一性状的加强往往伴随着一些性状作用的加强和另外一些性状的削弱。

萝卜的育种中,应以木质部厚作为最主要指标,同时要兼顾根头长度单株产量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要想获得单株产量较高的品种,在育种过程中,宜选择木质部厚、叶片数多、根头长度短的品种。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素是植物叶片的主要光合色素,光合作用是物质生长与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影响着萝卜产量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的光合能力有较好的相关性[6]。

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较高的萝卜品种,其单株产量也相对的较高。

但本文研究的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相关性程度不显著,可能是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所导致的,也可能萝卜叶绿素含量本来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就不显著,这点有待继续研究。

本研究对萝卜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主要产量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初步揭示了萝卜主要性状单株产量间的密切关联程度。

但是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此文测定的农艺性状种类、萝卜品种和每个品种选择测量的个数较少,或选择的萝卜样品没有代表性等原因。

因此,所得结论不能代表大多的萝卜品种,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汪隆植.萝卜优质高效四季栽培[M].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   [2] 程智慧.蔬菜栽培学各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44—145.   [3] 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4—137.   [4] 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2.   [5] 王磊,王勇,李尚中,等.旱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相关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10(5):5—8.   [6] 孙红,李民赞.玉米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检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9):2 488—2 492.   Abstrac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on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chlorophyll and yield per plant,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new cultivars speeding of radish and speed up the breeding process, 10 different radish cultiva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leaf, xylem thickness, chlorophyll a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a+b) content with yield of per plant. The heavy, shoot high, root head height, root collar high and phloem thicknes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yield of per plant. By combined the direct path coefficient and genet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action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agronomic characters comprehensively influence on yield of per plant that made the direct path coefficient and genet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not exactly same. This experiment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xylem thickness and yield of per plant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positive impact between 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the yield of per plant. Oppositely, root head height had a greater negative effect on yield of per plant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root head height and yield of per plant.   Key words: Radish; Agronomic characters; Yield of per plant; Chlorophyll; Correlation。

5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