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田病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作者:尹敬耿 刘银发 陈子明 陈翼成 江瑞林 彭水成。

摘要介绍了大蒜主要病虫害叶枯病、干腐病、紫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病毒病、根蛆、葱蓟马、蚜虫等的危害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大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大蒜病虫害;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大蒜植株的抗性逐年降低,大蒜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新的变化,某些病虫呈急剧上升趋势,加剧了对大蒜危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1]。据调查分析,病虫大蒜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现将大蒜田主要病虫及其防治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大蒜田主要病害及危害特点      ①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常与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侵染已经衰弱的植株,主要危害叶或花梗。叶片发病初期从叶尖出现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或椭圆形,表现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病害向叶茎蔓延,由植株下部向上扩展;花梗受害,症状与叶相似,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能抽薹[2]。②干腐病大蒜干腐病在生育期和贮藏运输期可发生,尤其是在贮运输期发生严重。生育期发病初期,从叶尖开始迅速枯黄,根部腐烂,切开鳞茎基部可见病斑向内向上蔓延,呈半渍状腐烂。贮运输期发病,多从蒜根部发病,蔓延至主鳞茎基部,使蒜瓣变黄褐色、干枯,病部可产生橙红色霉层。③紫斑病。在田间主要危害叶片和蒜薹。贮运输期间危害鳞茎。田间发病病斑多从叶尖或花薹中部开始发生,初为白色小病斑,稍凹陷,中央微紫色,扩大为椭圆形至纺锤形、病斑为黄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常形成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运期间鳞茎受害,常从鳞茎颈部开始变软腐烂,呈深黄色或红色。④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为长椭圆形,初呈浅褐色,后变为灰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较厚的灰色绒霉层,致使叶片变褐或呈水渍状腐烂。贮藏期间,蒜头会继续发病,蒜瓣干枯,表面长出灰霉。⑤菌核病。主要危害大蒜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水渍状,以后病斑变暗色,溃疡腐烂,发出酸臭味。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绵毛状菌丝。后期病部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菌核。⑤病毒病(花叶病)。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贮藏期间可继续发病,表现为蒜瓣僵硬。      2主要害虫及危害特点      ①根蛆(地蛆)。是大蒜的主要地下害虫,常见的是种蝇的幼虫,其次是葱蝇的幼虫。成虫为灰色小蝇,体长6mm左右。幼虫似粪蛆,乳白色而带淡黄,体长7~9mm,尾端有肉质突起7对。幼虫一般以春季危害较重,秋季也有发生。幼虫期约20d,大都在4月潜伏于土壤中蛀食大蒜鳞茎,引起腐烂,叶色枯黄萎蔫,严重时甚至成片死亡,全田毁种。②葱蓟马。又叫烟蓟马、棉蓟马,主要为害葱蒜类蔬菜,还可以为害瓜类和茄果类蔬菜。主要以成虫和若虫潜藏在葱、蒜类蔬菜的叶鞘内及在杂草、枯枝、落叶和土缝中越冬。翌春开始活动,继续为害。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叶片中的汁液。被害叶片形成许多长形的灰白色的斑点,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叶类枯黄。③大蒜蚜虫。有萝卜蚜、棉蚜、桃蚜、菜缢管蚜,分别呈黄、绿、黄绿色,也有呈樱桃红色。气温较高时,有利它们继续繁殖和为害为害造成蒜叶卷缩变形,褪绿变黄而枯干;同时传播大蒜花叶病毒,导致大蒜种性退化。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