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形成原因与防范

[论文关键字]政府干预政府失灵防范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方式,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存在失灵现象。

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即是“政府失灵”。

本文从政府失灵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政府失灵”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经济是为了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市场失灵

但是,政府为此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也就是政府在力求弥补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非市场缺陷-“政府失灵”。

目前,政府失灵被公认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因此,对于“政府失灵”现象、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政府失灵的内涵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具体来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其三,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效应。

政府失灵的衡量尺度并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明确,因为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不是为了实现静态的“帕累托最优”,而是为了争取动态的公平和效率。

三、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形成原因      (一)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

政府制定各种干预经济活动的决策,都是建立在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代理人的基本假定基础之上,其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一致。

然而,在现实中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政府不是超脱于现实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万能之神”,它由各个机构组成,而各个机构又是由各层官员组成的,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政府官员都拥有自已的行为目标,也要追求自身利益。

因此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往往借社会公共利益之名而行行政机构私利之实。

同时,政府官员作为经济的人,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他们会把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制定的公共政策中,使其私利行为通过制定过程合法化。

(二)政府职能定位不当。

政府职能定位不当的原因在于:一是政府任意扩大自己的职能范围,滥用政府权力。

现代市场经济政府干预调控、管理经济的职能应该是有限度的,受到约束的,但在政府实现其职能过程中,却往往扩大其职能范围,恣意运用政府权力,从而损害市场正常运行的机理,反而致使市场运行混乱,加剧资源配置的失衡、失效。

因此,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是应该遵循,首先,政府职能必须与政府能力和政府财政收入相适应。

其次,政府行为未能及时与政府职能更新同步,造成干预不足。

再次,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些政策手段之间存在相互牵制,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三)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政府是一个非市场机构,其活动属于非市场活动,其行动结果属于非市场产品,影响非市场产品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且许多因素难以从经济上进行度量,这就使政府非市场机构及其组织缺乏一种明确的投入-产出标准,这是与市场产品完全不相同的特性,正是这一特性导致了政府机构活动低效率,并且这种低效率是从政府机构本身的性质和活动方式之中产生的。

政府机构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机构缺乏竞争机制。

在存在竞争性选举的政体中,竞争也是比较缺乏的,因为在民主政体中由选民直接选举的政府官员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只占很少的比例,相当多的政府官员因没有选票的约束或竞争机制而缺乏改善行政效率的动力,公务员受终身雇佣条件的保护,而缺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压力。

其次,政府机构缺少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政府机构活动一般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以实现政策目标为主,因而政府许多活动大都不考虑成本,即使要计算成本也很难从量上进行精确的计算。

再次,政府机构缺乏监督机制。

市场经济中,政府非市场组织,因而市场中存在的各种经济约束,对政府大多失效。

为了制约政府,有效地发挥政府经济功能,人们设置了各种监督机制,这些监督很可能因为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监督信息不完备而失去监督的效力与作用。

(四)寻租现象。

寻租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政府干预时就会形成集中的经济利益和扩散的经济费用。

按照布坎南的定义,租金是交付给资源所有者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代替的用途中所得款项的那一部分,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寻租则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和超额利润”(缪勒语)。

各种寻租活动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浪费社会的经济资源,破坏公平的竞争秩序。

四、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防范      在我国建立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和调节都必不可少的,但政府干预由于存在上述缺陷产生政府失灵现象,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对防止政府失灵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政府角色和职能转变。

要把自上而下逐级任命和发号施令的政治与行政管理机器,转为面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公共机构

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

”因而,要打破生产公共产品的垄断,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建立起竞争机制,消除阻碍政府效率的障碍。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