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融资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发展,金融领域的改革也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近年的发展速度迅猛,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新的融资方式,众筹模式。在互联网平台上来筹集资金支持由他人发起的项目,并通过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相应回报的融资模式。本文对众筹模式的类型及优势加以阐述,然后就众筹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以及信用风险详细分析,最后探究如何对众筹融资信用风险进行防范。希望此次对众筹融资信用风险以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对众筹融资良好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众筹融资 信用风险 管理体系。

一、引言。

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引入之后,在发展的势头上比较强,众筹融资成为重要的融资模式得以迅速发展。但是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下的众筹融资模式的运用,还存在诸多风险问题,其中的信用风险就是重要的风险类型。通过从理论层面对众筹融资信用风险的研究,找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加以针对性解决,能进一步促进众筹融资环境的健康化发展。

二、众筹模式的类型及其优势体现。

(一)众筹模式的主要类型分析。

第一,奖励类众筹模式类型。这一众筹模式的发起者也是将互联网平台作为主要的应用平台,通过在线发布新产品信息以及服务信息后,一些对这种产品比较感兴趣的投资者就可进行预先预购,这样就能为项目前期制作注入资金[1]。这一类型的众筹模式涉及到的产品类型比较多,有文化类的相关产品,以及智能电子产品等。奖励类众筹模式通过融资和客户进行互动,对产品及创意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能有效优化错误创意,更加和大众接近,有效满足群众的潜在需求。但是奖励类的众筹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较像团购价预售的这一形式,这主要是体现的营销策略,并非真正的众筹融资。在奖励类的众筹模式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要充分重视模式的优化。

第二,捐赠类众筹模式类型。众筹模式当中的捐赠类的众筹模式,是非经济型回报投资,是在情感共鸣以及自我内在价值改变环节,对诸多融资项目实施的小额爱心投资。最为主要的是突出献爱心,从而达到信息的传递以及资源合理配置。这一新型的捐献类众筹模式,就和传统的募捐方式有着很大差别,常会为特定项目实施的募捐,在用途上也比较多[2]。在非政府部门对特定项目运作中,会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跟踪,这样投资者就更愿募捐高数额以及保持高忠诚度。这一类型的众筹模式在我国是合法的,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大量出现。

第三,股权类众筹融资模式类型。这一众筹模式主要业务是服务初创企业,在互联网以及移动PC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应用的比较多。项目的发起通过众筹平台对投资者项目情况进行公布,然后信息暴露在大众面前,这样的宣传广度比较大。众筹平台的运用能够找到目标项目,这样就能保障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高层次。在众筹平台的运用下,有潜力项目会得到相应募资,做大之后就较容易吸引大股东投资。股权类的众筹项目在当前只能绕开非法集资关键点进行开展,风险较大。我国的股权类众筹更多是初创企业来完成的首轮募资,这一过程能扩大企业知名度,从而吸金,然后通过天使投资人进行二轮的融资[3]。股权类的众筹模式应用,给初创企业的发展就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众筹模式的主要优势体现。

众筹模式的应用中,有一些鲜明的竞争优势。如将众筹模式和公募基金进行比较来看,众筹模式项目就比较多,并且重视创新。在项目的多样化的优势上,就能有效吸引投资者目光。众筹模式的运用,是通过众筹平台来实现的,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在这里众筹平台就成为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的纽带,这对两者的信息获得就提供了便捷[4]。能够在线上以及线下进行沟通了解项目情况,为项目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方便,这样及时的沟通,就能对信用风险有效规避。

众筹模式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获得项目实施需要的资金,以及在投资人的引入后,能有效筛选对项目感兴趣以及专业的投资者,在参与整个项目中,能将技术以及管理的整体水平有效提高。投资者是潜在消费者,这也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众筹模式作为新的融资模式,能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众筹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以及信用风险分析。

(一)众筹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

筹融资模式的运作过程比较重要,当前我国的众筹模式运作主要分3个阶段,项目准备、项目融资和项目经营。项目的准备阶段,是众筹融资的起始阶段,项目众筹平台对外展示以及筹资前的准备,其中包含发起人项目申请以及众筹平台的审核。通过核查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就是项目的融资阶段,这是众筹融资筹资阶段,包含的内容较多,有项目展示、评估、支持、筹资管理、收获佣金、收获筹资等内容。最后阶段,就是项目的经营环节,在这筹资后要进行运用,对项目成果进行分配。主要的内容就包括了项目的经营、监理、成果的分享、收获回报。

我国的众筹模式的运营主要是通过以下的流程实施,先是项目发起人众筹平台发起项目,然后接受项目发起人的申请,对投资者的背景加以核实,对项目可执行性以及收益性进行评估。在核查通过之后,在众筹网公布该项目计划。大众在众筹网的平台上会了解相应项目信息,在众筹平台上和筹资人进行线上的沟通,了解初步意向,然后进行线下交谈,详细了解投资项目,这样的方式对项目信用风险就能有效避免[5]。企业筹资项目如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众筹平台就把资金转给发起人,没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将资金退还投资人。在该过程中,为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暂时对资金进行管理,融资成功后,支付平台就会把资金汇入发起人的账户,并从中收取相应的手续费。众筹融资模式的流程如下:

(二)对众筹融资模式信用风险分析。

第一,筹资者层面的信用风险问题。对于筹资者来说,筹资的额度超过项目需要的额度,虽然一般会在资金额度满后关闭,但是并不能排除筹资平台项目发起人,约定在项目发起后设定高于自身项目需要的额度来获得差价赚的利益行为[6]。在众筹融资模式的应用中承诺能否真正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项目发起人所承诺的回报,不具有法律效力,倘若是投资人得不到回报,众筹平台的免责条约会造成投资人有冤无处申。还有是资金的流向风险,如果项目筹资一旦成功后,资金就会打到发起人的账户内,这时候发起人就不再有受监管义务,资金的实际运用也不会受到法律的约束。

第二,众筹平台层面信用风险问题。从众筹平台的角度来看,在整个资金的周转中,缺少专门的资金托管部门,如果众筹平台不自觉,必然会出现信用危机。众筹平台的盈利方法是赚取手续费,倘若是为赚得更多手续费降低了准入标准,这样必然会有一些不合格的项目进入到众筹平台,在信用风险上就表现得比较突出。

第三,股权众筹模式中的信用风险问题。众筹模式中的股权众筹模式信用风险方面,投资人分散和对融资者监管有很大难度,存在过度授权,这就比较容易造成投资人面临项目发起人机会主义的行为发生,对投资人的权益就会造成很大影响[7]。在领投人作为跟投人的代理人也会有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而对领投人的行为规范就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四,债券众筹模式中的信用风险问题。对于债券众筹模式的风险问题也有着鲜明呈现,这是P2P模式平台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在产品上是面向小微客户的信用贷款为主。在互联网平台的低成本以及庞大用户基础的优势下,在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提高投资回报吸引用户,在当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建立,运作还不成熟。在对大量的借款者,这一平台的规模比较有限,在对核实所有借款者提供信息真实性方面就有着很大难度,从而在违约的风险上就表现的比较突出。

四、众筹融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众筹融资的安全管理,笔者结合实际对防范众筹信用风险提出了几点措施,如下所述:

第一,完善法律及其监督管理体系。提高众筹融资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从法规以及监管体系的建设层面着手,对众筹融资的立法要和实际的发展相结合。在内容的涉及上就要广泛化呈现,其中的项目融资方式,以及投资回报比例等内容都要有所涉及[8]。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以及适用的众筹融资业务标准,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建设以及运营,这就需要工信部以及商务部等,对互联网的安全建设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运营业务加强重视,结合众筹融资回报的方式,包括银监会以及央行等,联合起来对众筹融资的监管进一步加强。

第二,构建信用体系,实施行业信用公开。众筹融资模式的运行中,信用风险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影响众筹融资整体的健康发展。我国的信用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对众筹融资模式的应用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推动征信系统的公开,以及强化和众筹平台的有效对接,进一步的提高众筹平台的违约成本[9]。鼓励第三方征信机构的发展,有效降低众筹平台信用审查难度及成本,对众筹平台间的信用信息共享进行鼓励,这样就能有助于从行业整体信用风险有效降低。

第三,转换盈利渠道,优化众筹融资平台环境。要想促进众筹融资平台的良好发展,就要对众筹融资平台的盈利模式及时转变,进一步降低众筹平台信用风险。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可利用平台广告费以及会费和信息咨询等诸多的增值服务,将这些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创新盈利模式。或者是通过举办论坛的方式以及信用风险识别等专业培训,提供增值服务,这也是创新的盈利模式

第四,构建众筹融资数据库,加强信用风险的监控。为保障众筹融资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的降低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众筹融资市场信用数据库以及关联央行征信系统下,对信用数据加以完善化。把众筹融资数据传递到央行征信系统当中,将征信的信息及时更新。该据库的建立,对众筹融资款项的过程监控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对项目信用风险加强管理。同时,也要设置众筹融资投诉的平台,及时掌握信用违约的数据,这对防范信用风险有着积极作用。还可设立专门网站,对诈骗案件等内容及时更新,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信用评审机制。要注重对信用审核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并重视公开审核的标准。将众筹融资数据库作为基础,然后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例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这些基础之下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传统信息限度量模型有机结合,对新型的信用分析方法加以应用。在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后,构建完善的信用审核机制,然后对项目审核的标准公化,有助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众筹融资信用风险是重要的风险类型,处在当前的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就要充分重视众筹融资信用风险的防范,并结合实际构建管理体系,保障众筹融资平台的环境健康。通过从理论层面对众筹融资信用风险的研究分析,以及提出措施,这些都能对实际的众筹融资信用风险的应对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06).

[2]李雅婷,左文明.众筹项目筹资结果预测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6(02).

[3]黄健青,辛乔利.众筹新型网络融资模式的概念、特点及启示[J].国际金融.2013(09).

[4]范家琛.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08).

[5]施俊.众筹模式与P2P应深度合作[J].新财经.2013(07).

[6]袁康.互联网时代公众小额集资的构造与监管以美国JOBS法案为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2013(06).

[7]肖本华.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3(01)。

[8]荣晓峰,董川.互联网筹融资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16(06).

[9]任晓聪,和军.我国众筹融资的现状、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J].理论探索.2016(02).

作者简介:刘婷(1996—),女,汉族,重庆梁平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在读本科;汤鹏主,本文指导老师,就职于长江师范学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