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 的《穷忙族》 穷忙族,为何越忙越穷?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用这段话形容自己生活,称自己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疲于奔命的忙碌使他们损耗了对生活的热情,忘记了理想的色彩,感到前途茫茫,不知路在何方。

穷忙”就像个漩涡,人陷进难以抽身。

穷忙”究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还是个人心态和规划不当?如何有效脱离“穷忙族”,翻身做自己的主人?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

但是随着“穷忙一族”队伍逐渐壮大,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了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

穷忙族:   你究竟有多穷多忙?       ●小于,23岁,保险公司推销员   23岁的小于大学毕业后应聘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做销售保险的工作,作为刚踏入职场的一个新人,他工作得格外卖力。

保险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销售的是合同,保单的条款往往非常复杂。

小于坦言:“我们这行基本工资不多,靠的就是业绩,为了让自己的客户更多,所以我就不断请教资深前辈获得一些不外传的经验。

当然,请教完了总是要回报的,一顿饭总免不了。

请这些资深前辈,一般的地方还请不出手,高档饭店去一趟,工资的四分之一就没了。

”当然,在与许多客户面谈保险时,饭局的埋单也总是由他来承担的。

不仅如此,因为不想只是当普通业务员,他就只能努力工作,忙着增强专业知识,忙着处理保险业务。

往往每天走出办公室时,已经晚上八九点了,感觉十分疲倦。

●丁丁,24岁,空姐   在一般人印象里,空姐的收入总是不错的。

丁丁是飞国内航线的,基本工资再算上加班费和奖金,每月收入比较可观,然而她却也是个“穷忙族”。

她经常是飞得很累,还要忙着加飞,有时一些小感冒她都不请假,照样飞,为的就是能多积累点钱。

可是即便奋力赚钱,她仍然总是没等下个月工资到账,早已囊中羞涩了。

“因为职业特殊性,每月化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必不可少的。

我以前都还不怎么讲究,但同机舱的其他同事用的都是国际一线品牌,我自然也不能落后于她们。

”丁丁每个月单单花在化妆品上的钱就近千元,服饰装扮花费更是高达两三千。

加上平时的一些娱乐活动开支,她每个月入不敷出。

●沈乐,25岁,公司职员   沈乐三年前从老家某高校毕业,孤身前赴广州求职。

“‘穷忙’的日子似乎从到广州那天就开始了,三年多来,我没有一天得以安闲。

”而今的沈乐,带着些许倦色这样说道。

孤身闯广州并非那么容易,工作换了两三个,也不见得更加稳定,出租屋换了四五处,条件也没有好多少。

“刚来时急着找了个工作安定下来,结果待遇非常低,因此下班后不得不又找了个替人做私人看护的兼职,每天下班从天河北赶去江南大道,兼职完再赶回位于天河棠下的出租屋时,随便洗漱一下就已经是深夜了。

”最终换到眼下这家公司后,工资倒是高过之前两份工作,但是上班的忙碌和加班的疲惫,却丝毫不亚于之前做两份工,并且工作两年了始终既没加薪也没得到提拔。

■链接:测试,你是“穷忙族”吗?   1.一天工作超过9小时,但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月月都要勒紧裤腰带;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越忙越穷,越穷越抠;   7.退休养老没保障;   8.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9.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   10.收入虽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以上10项,如果你有3项或者3项以上,你已然迈入“穷忙族”的大军了!      穷忙族:真忙,   瞎忙,还是装忙?      这是一个金融危机的季节,不忙的人仿佛是可耻的,是没有上进心的,或者是沦落为职场边缘人的。

电话里问近况,谁都说自己忙。

真有这么多忙不完的事吗?   真忙的人,通常是自己安排的。

能力到了一定程度,职位有了一定高度,需要他亲自过问并最后定夺的事情就多了起来。

这类人要想忙而不乱,就得充分利用时间,把工作安排得每一分钟都井井有条,以便随时知道自己在干吗,要干吗。

所以找他们,总是需要预约,临时上门,很难遇到他们有空的时候,让人不由得感叹“真忙”!但这样的忙肯定很有条理:事情有条不紊,方能稳步前进;时间安排紧凑,方能留有生活的余暇;也许有些累,但是充实;目标明确,身心愉快。

还有一种人的忙,那是看起来真忙,实际也真忙,但本质上是一种“盲目的忙”,是“瞎忙”。

办公室工作往往烦琐,而且经常需要多个任务同时处理。

如果你没有甄别工作优先次序的能力,很容易这个做一点、那个进行一半,一天下来事情做了不少,似乎忙得不可开交,却没有一件有结果,迫使你以加班来赶工。

这种身心俱疲的忙,主要在于工作方法不对。

往往多见于初来乍到的新人。

他们最需要的是主动地请教资深同事,尽快了解情况,弄明白工作的轻重缓急,保证最重要的工作被最优先地完成。

忙碌的原因都是类似的,而装忙的理由可就复杂多了。

职场中人,恐怕有意无意都装过忙。

虽然原因不同,但从本质上分析,则都是为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有一种是明明工作不忙,但为了使得自己在同事、领导、客户甚至家人眼中看起来很重要,要装得很忙。

还有一种则是职场的生存哲学,首先大多数老板都不喜欢看到下属在上班时间很悠闲,至少不能比自己悠闲。

如果老板喜欢员工忙碌碌,那么能力强的人就只得装忙

其次与工作环境有关,有句俗语叫“鞭打快牛”,如果一个单位的制度是:工作效率越高,分配的工作越多,而薪水不变,多数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装忙的。

真忙的人很聪明,瞎忙的人很郁闷,装忙的人很无奈。

为什么你是穷忙族?      如今,我们的社会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穷忙族。

特别是在这个CPI上涨、股票大跌、压力指数飙升的时代,生活越来越被工作异化。

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是在职者,9.2%的人是学生。

而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的只占12.3%。

产生“穷忙族”的原因可能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和企业文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及下岗失业人数增加等问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末位淘汰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员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有些员工采取加班加点、增加自己工作量的方法,多为企业创收,以此保住饭碗。

第二,心理因素。

穷忙族”中有心理贫穷者,他们的人生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金钱,在数更多钞票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有的受到强烈的物质诱惑,被琳琅满目的物品所引诱,为了实现把物品据为己有的目标在工作中疲于奔命;或许有人为了回避现实的情感或家庭问题,以不停的工作来填充生活;也有急功近利者,希望通过短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迅速获得上级的认可和嘉奖;也有完美主义者,他们不允许工作中出现任何闪失,对自己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

尽管他们很忙,但并未达到自我的满意。

第三,收入水平。

毕业生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求生存,基本的生存需求与个人收入之间有较大缺口,为了生活好一点,他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再打一两份工,以期改善拮据的经济状况;尽管有些人收入不菲,但家庭人均收入低,他们承担着赡养老人和抚育孩子的责任,为确保家庭生活水平,要求自己忙起来,获得更多。

一直忙碌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人感到工作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引发多种身心不适,如紧张焦虑、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情绪抑郁、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

在一个调查中,谈到“穷忙”产生的原因,60.9%的人认为是社会压力过大,48.9%的人认为是缺少人生规划,39.5%的人认为起点低、机会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

业内人士认为,“穷”是技术性的,“忙”是社会性的,“穷忙”是价值观的问题,许多人是因为找不到平衡才觉得穷忙

比如在薪水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在公司要求与自身素质之间,在工作困难和目标任务之间,人们总是容易失衡,从而感到压力。

穷忙族的中国化生存      中国的大学生可能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穷忙族,否则不至于有人甘愿以免费试用一年的代价争取一份口粮,连穷忙都变成抢手的权利,混得好点的人也觉得前途不保险,思索得最多的问题是明天该往哪儿跳槽,速度和国家的发展一样快。

有人问郎咸平,为什么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都活得艰难。

他想都不想就回答:“没办法,这个国家的生态是这样的。

我们没那么多高新技术产业容纳大量的大学生,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靠低层次的制造业撑着的。

”他说的是事实,“快中国”还没有走到创意立国的时候,“世界工厂”靠规模取胜,而非技术。

另外一点,更多的企业在努力减少正职员工的名额,打工、签约、派遣等非正式员工的编制越发庞大,珠三角的企业正在群体策划搬家到浙江去,理由层出不穷。

有人说是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导致了穷忙族的出现,但个人规划和大环境的现实之间总有落差,有时候它并没有决定人生的效果,总有不期而至的变化让你的规划死无全尸。

我的一个朋友去年大学毕业,进了移动公司工作,职业命运的起点比他的许多同学高出N个级别,但今年,公司内部一纸文件宣布,新员工的晋升和工资增长都以工作年限为参考,5年为一个级别,他的规划也随之全军覆没。

是留下来守着每月3 000元钱熬生命,还是去外面体验连滚带爬的打工生涯?这简直不是主动的规划,而是形势逼迫下的两难选择。

这一点儿都不像职场问题,更像是社会问题。

穷可怕,比穷更可怕的是穷忙

穷忙更可怕的是没有受益人。

资产缩水、货币通胀、事业遭遇瓶颈、人生碰到天花板,财富在分配、转移之后迎来第三个现象:蒸发。

富者没有更富,而穷者变得越穷

一位中产阶层人士惊呼,别说老百姓了,我自己都处处能感受到生活资料的压力:手机在降价,但手机变成快速消费品;电视在降价,但高清电视并不便宜;汽车在降价,但汽油在涨价;挣钱容易,花钱更容易,贬值也更快。

GDP代表你很忙,人均GDP代表你很穷。

从群体定义穷忙是一个阶层,从社会定义一个国家都在穷忙

所以穷忙族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尤其是当中上收入者亦有穷忙之惑时,这个群体已经有扩大成阶层的危险了。

所以,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亦或灰领,穷忙问题实际上均存在已久,并非简单的意识引导或者行政调节便迎刃而解。

最需要的是改善人力资源环境状况的社会导向与法制公平的机制。

除了必要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细化跟进外,应尽快切实完善所有中国员工的带薪休假制度,让员工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再者,还应大力健全心理医师的队伍,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及时而必要的职业心理咨询与复健工作

而在这一切措施中,最为核心的是调节劳动就业市场的部分失衡的社会状态。

诸如地区与行业间的职工分配制度和就业休假制度的严重不公,领导与普通职工间的劳动休息的差别日趋拉大等,均是伤及社会就业与休息公平环境之大忌。

这些社会劳动肌体中的不平等、不平衡甚至已严重畸型的因素一朝不被剔除,公民超负荷劳动的“穷忙现象”就一日不会消失。

穷忙族:   敢问路在何方?      如何摆脱穷忙”,变身“富闲”?天际网作过一个调查,网友们纷纷提出相关建议:需要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压(50.4%);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46.5%);主动去适应社会(39%);社会不应该过于强调竞争(12.6%)。

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各式各样的风险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

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

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要想摆脱穷忙”,并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妙法,只能靠自我救赎,需要从理念上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更新。

综合职场专家和心理专家的意见,不妨给“穷忙族”五条建议:   1.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知足常乐。

可以执著于工作目标,但也要考虑到总有人所不能及的事情,不要让高标准给自己徒增烦恼。

2.做好职业规划,让忙碌有价值。

忙碌,只是偷懒的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动”,美国一位摆脱穷忙的前辈费里斯如是说。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当前的工作是否有利于你职业规划的实现?如果回答是清晰而肯定的,那么恭喜你――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请不要再浪费生命了,立即着手改变。

3.保持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观念。

获得了文凭或者考到了某个职称,只能说明个人有资格从事某项工作,要想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需要不断学习。

4.学会理财,改变消费态度。

不要想着挣更多的钱来摆脱现在的窘况――更多的钱,更多的压力,更多的工作,更多的挥霍。

要理智、健康地消费,适度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盲目虚荣。

5.调整心态,增强幸福感。

工作生活的平衡是摆脱穷忙”的重要途径。

提高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地使自己能够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离开工作单位后能够充分享受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对于获得好心情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穷忙”是很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职场专家认为,穷忙不是白忙。

有时候,穷忙恰恰是积累工作经验的关键阶段。

但如果这种情况一直出现,特别是陷入无序的忙碌,将会削弱自身长远的竞争力。

碰到这种情况,穷忙族应该学会自我反思,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免走进死胡同。

编辑 薛峰   【辛刚图】。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