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性质与实施战略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理解、认同、坚持、实践和参与建设的政治思想。

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根本上是中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培养社会主义中国公民为根本目的。

在实施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坚持教育行动与社会建设并举、“大教育”途径、价值共识姿态等战略。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教育   [作者简介] 余清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提升社会凝聚力和积聚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阐释为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思想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核心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需要被人接受并主动贯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被接受并被主动贯彻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性质      自从2006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以来,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探索就迅速展开,特别是高校的很多教育学者和实践者投入其中。

教育学者和实践者们主要探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价值、目标、途径、方式与机制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也取得了很多深入的认识。

与这些探索相比,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还有待于深入,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教育的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性质问题。

在以往的探讨中,有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作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作思想政治教育

这两种观点在思维路线上是非常不同的。

第一种观点是在人的道德或一般社会发展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价值,把这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在提升青少年社会性或促进道德发展,并以道德规范或道德感染的逻辑组织教育活动。

第二种观点是在人的政治角色担当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价值,把这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在培养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并以政治选择的逻辑组织教育活动。

从思想路线的比较来看,两种观点在价值、目标以及活动逻辑上是非常不同的,因此这里非常有必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在何种价值立场之上、目标如何以及以何种逻辑组织。

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价值、目标以及生成逻辑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性质上应作以下定位: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根本上是政治教育,以促进国家发展和个体政治发展为根本价值

从概念本身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根本特质来自于“社会主义”一词,而“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相对的政治概念。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应该坚持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从政治维度产生的价值体系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肯定能对政治之外的经济、文化以及一般社会生活产生导向影响,但这并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判断。

因为,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是学术意义上的“政治”,这种意义的政治是广义的,只要涉及公共事务就可以归入政治范畴,因为政治可以非常广义地理解:“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文化以及一般社会生活发挥引导作用是必然的,因为这些领域本身就属于宏观的政治事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的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为了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这个根本目的在个体层面的表现是个体政治发展,真正实现从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主义政治人”的转变。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属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范畴,以培养社会主义中国公民为根本目的。

中国政治教育到今天已经走到了公民教育的时代,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作为中国公民,要承担不可推卸的社会主义建设义务,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践行之。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内容,是引导公民选择正确政治行为的基本途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中国公民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基于政治选择逻辑教育

与一般社会价值观社会关系基础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基础在于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反思,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也在于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正是在这种政治选择过程中,我们现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仅从当代社会发展方向、个体间或小群体的社会生活来找寻开展逻辑,应该立足于中国革命史、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来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活动。

概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而是一种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个体政治发展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社会主义中国公民公民教育、是以政治选择逻辑开展的教育

这些性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基本的规定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战略      以往很多研究主要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之上,并设计了很多途径、方法和具体的活动,相信也会取得相应的效果。

但是,从宏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问题需要有战略层面的考虑,需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性质来探索这种教育的实施战略,因为不同性质的教育需要不同的实施战略。

从性质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国公民教育核心内容,是需要基于政治选择逻辑教育,是需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依据、体验与交流、实践与谈论等内容的教育

这些特点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用常规的“灌输”或“说教”的封闭姿态,不能就教育而论教育,也不能只看重学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实施中应该坚持以下基本战略: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坚持教育行动与社会建设并举的战略。

这条战略表达的核心意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有坚实的社会基础,需要在社会发展和改造中进行。

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威胁最大的就是社会不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组织,因为这将最直接地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据。

可以说,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主要在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果大家最能直观感觉的当代中国社会并没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组织,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就要受到质疑。

反过来,如果大家能够直观感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社会的体现,那么这种教育就将事半功倍。

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比任何孤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行动更有效。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该坚持“大教育”的战略。

所谓“大教育”其实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渠道,不仅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教育,还要实施社会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价值观,主要引领所有公民具有广义政治性的公共行为,因此社会公民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领域,在社会中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选择。

况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包括广泛的体验、实践与讨论活动,这些都需要走出学校来进行。

家庭教育在情感、品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当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感受、交流,家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场所。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坚持价值共识的战略姿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处理教育姿态的问题,以往很多学者批判的“灌输”教育模式背后就是封闭或规范性姿态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现状以及产生基础来看,当前并没有以封闭或规范性姿态进行教育的合法性。

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体系,学生完全可以在理解中提出新的看法,这说不定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契机;而且,受教育者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员,也完全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看法。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价值共识的姿态,因为价值共识“规定着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合理(合逻辑的)边界”。

价值共识是“在丰富多样的价值观念的沟通、对话与理解中形成的具有共享性的价值态度和价值关切”。

价值共识的教育姿态就是通过沟通、对话和理解,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形成共享性的价值态度和价值关切,最终达到创造性的教育成果。

这里不用担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性问题,因为这种规范性必须服从发展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整体设计,所有设计的基础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性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一种富有“心胸”的教育:不仅教育渠道接纳多元化,而且教育内容也允许受教育者沟通、对话与理解。

责任编辑/慕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