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的成功例证评析

毕业论文网   温州民间投资的地位和贡献      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温州的累积投资不足6亿元民间投资则几乎为零。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间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民间投资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民间投资总量在不断扩大,比例不断上升。

当前,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已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间投资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 2002年温州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7.7亿元,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18.0亿元,占总投资为30.4%;外商投资19.0亿元,占总投资的4.9%;民间投资为250.7亿元,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达到了64.7%,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温州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并已经逐步起到了支撑整个投资平稳发展的作用。

民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大 从支出法分析GDP构成,并经推导可知,温州投资全市GDP的贡献程度,可用下式表示:   Rnn—t=(In—(n—t)/Gn—t   式中: R―投资全市GDP贡献   I―投资总额(亿元)   G―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n―当年年份   t―计算年数   当n==2002,t=1时,则   R20022002—1=(I2002—I(2002—1)/G2002—1   即R20022001=(I20022001/G2001=(387.7—328—7)/932=6.3%   即从2001年至2002年,温州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6.3%,同样可以计算出,从2001年至2002年,温州民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6.1%。

民间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为报告期民间投资增长额与基期GDP总量的比率)。

也就是说,在2002年GDP增长的13.8个百分点中,有6.1个百分点是由民间投资的增长来实现的。

民间投资发挥了就业的蓄水池作用   民间投资还在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国企改革,繁荣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市国有经济职工仅占温州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8%,大量的劳动者在民营企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对于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州民间投资的特点      民间投资主体的实力较强   民营企业既是民间投资的主体也是民间投资的结果。

民营企业发展程度反映了民间投资的状况,决定着民间资本的投资能力。

温州民营企业总量较大,效益较好,有较强的投资实力。

企业规模来看,一批民营企业进入民企全国百强名单,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荣光集团、均瑶集团、奥康集分列第8、41、61、75、100位。

民间投资领域较宽   温州民间投资涵盖较广,几乎涉及所有行业,但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和收益率较高、准入门槛较低的房地产业。

2002年温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指500万元以上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为296.02亿元

据统计,2002年在全市限额以上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投资中,民间投资分别占到了全行业的84.4%和70.3%,占绝对主导地位。

温州民间投资还涉及道路、环保、码头、水利、通讯、文化、教育、医院、体育、旅游、城市基础设施、托幼养老等多个领域

股份经济企业投资民间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股份经济(含股份合作、股份制)企业投资温州民间投资最重要的支撑点,占有很高的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和股份制、股份合作为主的民营企业

民间投资的主体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股份经济企业温州市的民间投资中仍然占有很高的比重。

民间投资呈现出鲜明的“走出去”特征   温州民间投资呈现出了鲜明的“走出去”的特点。

据市有关单位对全国50个城市统计推算,截止2001年,温州在全国各地累计投资达到1050亿元,创办工业企业1.57万家,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相当于在温州本地工业产值的一半多。

2001年,154万在外温州人创造了563亿元的GDP,相当于该年温州GDP的60.4%。

全国各地温州人经营的贸易业销售额达2400多亿元,相当于温州本地贸易业销售额的2倍。

此外,温州市利用40多万海外温州人形成的遍布世界的网络,在阿联酋、荷兰等地建设了8个“中华商城”,以少量的资本输出去,带动了温州物美价廉的轻工产品输出去,占领了国际市场。

民间投资潜力巨大 近二十多年来,温州民间投资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民间投资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主要表现在温州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很强,但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和投资项目,以致于部分民间游资不得不通过“炒楼”这种方式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从1995年至2002年七年间,金融机构存款年均增长率高达26.5%,远远超出了GDP的增长幅度(表1)。

温州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体制、机制创新是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   温州已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多种公有制共同发展的崭新格局。

企业制度的创新和规模经济的发展,是民间投资得以滚雪球式扩大的关键所在。

20多年来,温州民营经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一些初期发展起来的家族型小企业逐渐裂变重组,走向规模经济和集团化,也迫切需要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产权清晰为不同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提供了便利,换言之,温州企业多种所有制的“混”源于民营企业产权的“清”。

城市建设市场化为民间投资拓宽了领域   温州加快投资领域市场化改革步伐,最大限度地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

目前温州民间投资涉及道路、桥梁、隧道、码头、水利、通讯、教育、医院、体育、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采取“以桥养桥、以路养路、以水养水、以电养电,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城市人民建”等一系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筹集资金办法,在国家很少投资的情况下,吸引民间资金,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工业园区建设为民间投资搭建高水平的平台   温州是一座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市,目前,鞋业、服装、金属外壳打火机、眼镜、剃须刀、锁具、塑料制品、包装印刷、制笔、合成革十大行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0%、10%、90%、80%、60%、65%、56%、20%、30%和70%。

“中国鞋都”等一批国字号的金名片纷纷花落温州

国有投资在这些领域已全线退出。

温州的轻工产业取得如此骄人业绩,得益于我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民间投资搭建了高水平的平台。

政府扶持是民间投资快速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投资领域温州市率先打破了对民间投资领域的限制,并对敢于向新领域迈进的民营企业予以支持和鼓励。

温州允许民办学校按办学成本收费,允许学生家长向学校捐资,允许投资者在学校具备偿还能力时取回本金并拿取不高于当时银行贷款的利息,允许民办学校自主招聘教师。

通过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试验,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

2002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466亿元,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143亿元,合计占人民贷款总额的65.3%。

2003年,温州作为全国唯一的综合性金融改革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途径,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小额贷款“三包一挂钩”营销机制;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重组和改造农村信用社;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成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

通过规模信贷管理,全市本外币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末的4.42%降到2003年5月的3.58%,基本达到国际公认的良好水平。

文化因素是民间投资生成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温州民营企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是有其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的。

追溯温州民营经济的渊源,可以从南宋的“永嘉学派”找到理论依据。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

正是温州这种独特的重商文化,成为温州民营企业的精神支柱和温州民间投资生成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参考资料:   1. 周英顶,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融资的经济学分析,《江苏商论》2003第9期   2. 唐平、陈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私募融资探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第4期   3. 戴维新,国际融资,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