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肾衰竭治疗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及中药穴位微电脑治疗治疗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以一般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36.5%,总有效率82.25%,对照组分别为15.5%,51.2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治疗肾功能、尿蛋白定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同时治疗组能降低高脂血症。结论 中西医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其疗效明显,保护肾功能,从而延缓肾衰竭的发展。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肾衰竭治疗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程长,且多不可逆,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并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发展至尿毒症终末期。因此,延缓肾功能损害,抓住早、中期积极治疗,避免CRF进展,阻止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尤为重要。我院采用中西医多途径联合治疗早、中期CRF,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60例CRF患者均为我院2004年8月~2006年3月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病程10个月~30年;其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疾病14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6例,狼疮性肾炎2例,紫癜性肾炎2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其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疾病15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2例,紫癜性肾炎2例。

1.2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 60例均参照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及专题会拟定的“慢性肾衰竭诊断及分期标准”[1]诊断,并排除了CRF的可逆因素。其中治疗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20例,肾衰竭期10例。对照组肾衰竭失代偿期20例,肾衰竭期1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肾功能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采用优质蛋白、低盐饮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有高血压者加用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下方法:(1)肾衰方(中山医科大学叶任高教授组方)由大黄、麦冬、党参、丹参、益母草、当归等组成,本院中药房煎制。每次50ml,每日2次;(2)中药灌肠(大黄、黄芪、赤芍、当归为主,本院中药房提供制剂)保留灌肠。每次100ml,每日1次;(3)中药穴位微电脑治疗:穴位、关元、水道、肾俞、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涌泉,通过特殊频率电刺激人体有效穴位,从而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促进肾功能提高;(4)灯盏花素2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两组疗程均为治疗20天。

1.4 观察指标 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24hU—T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1.5 统计学方法 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血SCr降至正常或下降≥30%;有效:症状消失或减轻,SCr降低≥2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评断标准。

2.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