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头孢拉定致血尿_头孢拉定 血尿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要求医生和患者当心,头孢拉定血尿

血尿原因解析      头孢拉定,又称先锋六号,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生素之一,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由于头孢拉定9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对肾脏有毒性作用,会损害肾小管,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重者少尿、水肿,血肌酐、尿素氮上升。

头孢拉定引起血尿的六点原因:      * 单次药物剂量偏大――报道中出现血尿的个别患者口服剂量超过50毫克/千克。

* 静脉给药间隔时间不对――患者将一日总量1次给药或分两次给药,造成单次药物剂量偏大,当血药浓度较高,对肾损害作用加强。

* 静脉注射速度较快――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个体差异――因遗传体制的不同,有些人容易发生血尿

* 婴幼儿对药物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婴幼儿患感冒或发热时,血管通透性增高,易发生血尿

* 高热、呕吐、腹泻或使用利尿剂――此时,患者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肾排泄减少,肾脏药物浓度增高,加重肾脏损害

密切观察尿液      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在应用头孢拉定的头3个小时内,必须密切观察尿液。

头3天内应做尿常规检查或尿药浓度监测,以便及早发现镜下血尿,及早停药。

出现血尿患者,应立即停用头孢拉定,换用其他对肾脏功能影响小的药物控制感染,多饮水、多休息,必要时对症治疗,严密随访。

一般地说,停用头孢拉定后经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在1~3天内肉眼血尿消失,3~10天内镜下血尿消失,预后良好。

临床对出现血尿患者追踪半年,发现这些患者未再出现镜下血尿

如果患者不适合使用头孢拉定,医生会根据患者感染的部位、病情等经验性选择其他抗生素治疗,但最好由医生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

可选择的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

几点注意事项      为减轻肾脏损害患者在使用头孢拉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婴幼儿、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脱水、循环不良者,慎用头孢拉定

如果必须使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2. 尽可能按照正确剂量使用头孢拉定,不盲目增加药物剂量,并且一定要分次使用。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不要过快,药物浓度不要过高,疗程也不宜过长。

3. 避免与肾脏损害药物如高效利尿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合用,以免加重肾脏损害

4. 遇到高热、急性胃肠炎等疾病,患者血容量不足,应先补足血容量,否则将导致肾脏药物浓度增高,加重肾脏损害

总之,患者在使用头孢拉定时,要注意给药浓度、速度、分次给药,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同时,监测尿常规、肾功能。

一旦发生血尿,立即停药,避免再用同类或易致肾损害药物,并尽快就医,及时治疗。

头孢拉定引起药物血尿的特点:      * 在年龄分布上,儿童占半数以上。

* 大多数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肾脏疾病史,原发疾病基本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等,既往体健,肝、肾功能正常。

* 用药至发生血尿的时间短,多数为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多出现于3天内,最长不超过2周。

* 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常规检查可出现RBC(++~满视野),也可出现WBC(+),蛋白(+~++),部分患者尿糖(+~+++)。

* 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导致血尿的可能性更大,且血尿出现药物剂量浓度、给药速度有关,血尿出现于给药剂量偏大、静脉输液药物浓度高及输液速度快的情况下。

* 患者可以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肾外表现,如腰腹痛、皮疹、发热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