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摘 要:探讨胎膜早破难产母婴并发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013例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07例中的头位胎膜早破98例,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头位分娩病例100例与之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破膜的时间与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性反应之间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并可增加母婴并发性反应等发生率,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性反应。 论文网。

关键词:胎膜早破;临床分析;护理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最常见的分娩并发性反应之一,占分娩总数的2.7%~17%。预见胎膜早破有可能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降低胎膜早破引起的并发性反应[1]。对我院1013例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09年7月住院分娩产妇1013例,发生胎膜早破者107例(10.56%),其中头位胎膜早破98例(9.67%)。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分娩胎膜早破者100例与之对照,两组年龄、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母亲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分娩方式。  1.2 胎膜早破分娩方式:98例胎膜早破中剖宫产38例(39.7%),手术助产9例(9.2%),因此头位胎膜早破难产率占48.2%,对照组同期100例头位胎膜早破难产率占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胎膜早破母婴并发性反应:资料显示破膜时间长感染机会多。98例胎膜早破>24 h未临产及破膜>12 h未应用抗生素,产后24 h内发热超过>38.5 ℃,持续不恢复3 d者2例,同时伴有白细胞上升。与同期无胎膜早破者比,感染率高,新生儿并发性反应为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毕业论文   2 原因分析  机械性刺激。创伤或妊娠后期性交等机械性刺激可导致胎膜早破;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均可引起胎膜早破;宫颈内口松弛。导致的内膜感染或羊膜囊受力不均而发生胎膜早破;下生殖道感染。细菌、病毒、弓形虫和衣原体等均可引起感染而导致胎膜早破胎膜发育不良可导致胎膜菲薄而发生破裂[2]。  3 护理  3.1 孕妇住院待产,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孕妇及家属耐心解释以解除孕妇的精神过度紧张。并且严密观察胎心音变化,胎先露未衔接者,孕妇绝对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禁止灌肠,减少羊水流出,防止脐带脱垂。观察羊水的性状、气味、颜色等,必要时给予吸氧,避免不必要的肛诊与阴道检查。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3.2 预防感染: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常规工作,孕妇外阴部保持清洁,床单经常更换清洗,卫生纸高压消毒灭菌,每日碘伏消毒液擦洗会阴部2次,并注意观察羊水的颜色、性状、气味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体温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7.5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破膜>12 h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已经发生感染者,则应该终止妊娠分娩结束后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3]。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3.3 卫生宣教:通过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使孕妇了解胎膜早破的有关知识并使其积极参与护理,使孕妇及其家属认识到妊娠期卫生保健、妊娠后期禁止性交、避免负重及机械性刺激、宫颈内口松弛环扎术等的意义,并使其较好配合。  4 讨论  胎膜早破感染宫腔内压力增高、胎先露部高浮、营养因素、宫颈内口松弛、细胞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对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胎膜早破母婴的影响主要是早产、感染、宫内窘迫、脐带脱垂及胎儿不良等并发性反应。由于胎膜早破,宫腔内羊水减少,不利于胎儿正常旋转,头位胎膜早破可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增加阴道分娩难度,导致头位难产。破膜大于>12 h未分娩,应给与抗生素。对于孕周>36周,胎肺基本成熟,且有生存能力,胎膜早破应尽早终止妊娠。孕周<36周者,由于胎儿小,体重低各脏器发育尚不健全,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所以采取期待疗法。在排除感染情况下,给与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及运用宫缩抑制剂保胎治疗。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肛诊及阴道检查。胎膜早破可对母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应积极预防该症的发生。做好孕期保健,重视卫生保健,定期宣教,尤其对高危妊娠者孕期更应加强管理及检测;注意孕期营养均衡;预防和治疗生殖道感染;避免增加腹压,妊娠后期减少性生活的次数,避免重体力劳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参考文献:[1] 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5.[2] 蔡汉钟.胎膜早破难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2(1):7.[3] 张思娣.预防胎膜早破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5,21(4):20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