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濒危中草药胡豆莲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张军 舒光明 刘正宇 林茂祥 任明波 申杰。

【摘要】 目的对金佛山民间中草药胡豆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为鉴别胡豆莲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得出主要性状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胡豆莲在性状显微上均有明显的鉴别特征

【关键词】 胡豆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胡豆莲来源于豆科植物胡豆莲Euchresta japonica Hook. f. ex Regel 的干燥根,民间习惯用于治疗肠炎腹泻、腹胀、腹痛、胃痛、咽喉痛、牙痛、疮疖肿毒等症;在重庆、贵州一带民间还用来治疗喉癌、食道癌等症。长期以来,由于人们都知其神奇疗效,因而频繁采挖,使得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加上胡豆莲多生长在石灰岩地区山坡阴湿林下、林缘,近年来人们对植被的破坏,特别是生长在石灰岩上的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使适合其的生长环境日渐缩小,故有灭绝的危险[1]。1997年和1999年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均将胡豆莲E. japonica收录为二级保护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第1批)将其列入三级保护种]。目前此药材在民间资源相当稀少,价格昂贵,因此,了解本品的生药学特性,对鉴别药材胡豆莲的真伪有相当大的意义。目前对该药材生药学鉴别研究还未见有报道。为此本文就胡豆莲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等进行了鉴别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原植物形态   常绿小灌木或亚灌木,高15~70 cm,但由于采挖频繁,通常只能见到其小植株,高5~50 cm;茎基部稍呈匍匐状,分枝少;幼枝、叶柄、小叶下面、花序及小花梗均被淡褐色绒毛。羽状复叶具3或5小叶,叶片近革质,稍有光泽,干后微皱,倒卵头椭圆形椭圆形,长4~9 cm,宽2.5~5 cm,先端钝头,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侧脉5~6对。总状花序长7~14 cm,总花梗长3.5~7 cm;花蝶形,白色;萼长3~4 mm,外被淡褐色短毛,萼齿极短,萼筒斜钟形;旗瓣长圆形,长10~13 mm,翼瓣等长,龙骨瓣略短,近分离;雄蕊10,二体,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椭圆形,子房柄长约4 mm。荚果肉质,椭圆形,长13~18 mm,熟时深蓝色或黑色,有光泽,不开裂,果皮薄;种子1枚,长13~15 mm。零散分布于重庆、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等省的局部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2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下部渐细,略扭曲,长5~15 cm,直径0.3~1.2 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和稀疏的支根痕,弯曲部多有溢缩状横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中部可见浅黄色木心。具明显豆腥味、味微苦。

3 显微特征   显微特征见图1。

图1 胡豆显微鉴别图(略)。

3.1 组织结构根(直径约0.7 cm)横切面观木栓层由十余列木栓细胞组成,外侧数列细胞常反卷,形成落皮层;木栓细胞黄棕色、扁平切向延长;皮层较窄,由数列横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部位可见断续成环排列的中柱鞘纤维束,纤维束由数个至十数个细胞组成(通常数个细胞);韧皮部宽阔,韧皮束成蝎尾状,初生韧皮射线开口处多呈喇叭型;形成层明显,细胞扁平切向延长;木质部发达,初生木质部束明显径向延伸,通常由七至十余个极组成,次生木质部连接成环,木质部外侧纤维不甚发达,内侧纤维明显增多,胞壁强木化;髓宽阔,环髓区域偶尔可见草酸钙方晶。薄壁组织细胞均充满淀粉粒。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