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治疗;中医疗法;疏肝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疗程化治疗治疗组45例根据疏肝调胃润肠治则运用自拟中药肠易激通便方治疗对照组45例内服西药西沙必利片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87.5%,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有效率为43.6%,复发率为56.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自拟肠易激通便方能有效地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近期疗效与西药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好。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治疗;中医疗法;疏肝

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腹痛或不适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紊乱性疾病。有研究表明,在全球部分地区抽样调查统计中IBS患者约占总人口10%~15%,年发病率约为1%~2%[1]。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干扰患者正常工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将本病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为2003~2005年7月我科门诊患者,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39.15±4.05)岁;病程(10.6±8.5)年。对照组男14例,女31例;年龄(40.37±5.25)岁;病程(11.2±7.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罗马Ⅱ诊断标准[2]。(1)过去12个月中,连续或反复12周以上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满足以下3项中2项以上者:①排便后缓解;②发病时伴有排便次数的变化;③发病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的变化。(2)以下症状包含1项以上者:①排便次数<3次/周;②硬便或兔粪状便;③排便困难(排便时费力)。(3)外周血常规、血沉、大便潜血检查均为阴性。(4)肠镜及钡餐灌肠造影排除肠内器质性疾病。

1.2.2 排除标准 (1)年龄在16岁以下及65岁以上患者;(2)发病时有下列症状之一项:①排便次数>3次/d;②软便(泥状便)或者水样便;③排便窘迫(急入卫生间排便);(3)有严重心、脑、肝、肾、肺疾病患者和妊娠期妇女;(4)不能坚持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疏肝调胃润肠为治则,自拟肠易激通便方:柴胡10g,白芍10g,木香10,乌药10g,沉香10g,大黄10g,槟榔10g,枳实10g,生地30g,首乌15g。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10g,栀子10g,龙胆草10g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2次服用。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4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忌食辛辣物,减少豆类胀气食品,增加纤维素摄入;养成每天按时排便习惯,多做提肛、摩腹运动;劳逸适度,保持心情愉快。疗程结束后,显效和有效患者均随访6个月。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