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急性期中医证候情况,旨意为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中风疾病量化积分和辨证积分,统计患者基本证型症候叠加情况,分析症候分布规律。

结果 基本证型中,风证发生频次最高,其为痰证,再次为火证,最少为气虚症;症候叠加分布情况证实,该疾病患者主要以三证组合为多,后为二证组合。

余下部分为单症候,四证以及五证、六证组合。

不存在无症候入院者。

在三证组合中,火证+痰证+风证组合最多,共计28例。

其为该组患者共有症候中最常见形式。

风证+气虚+痰症共计14例,阴虚阳亢+痰证+风证共12例。

结论 消渴症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发作的最常见基础症候为风证,其为发病初期最常见/最主要症候类型,随着疾病进展,该基础证型出现次数有所降低。

瘀血以及痰症为引起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理原因,火证为加剧疾病发展的因素。

两者相互影响,疾病根本病机为痰瘀互结,“本虚标实”症始贯穿于疾病发生以及发展中。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中医症候;分布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a)—0050—02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中老年人为该疾病的好发群体。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改变,该疾病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 上升的趋势。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人口总死亡数量的首位。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00%~20.00%[1]。

为非DM者的2~3倍。

患者症状严重,恢复速度慢,病死致残率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品质以及身心健康。

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中医症候情况,旨意为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诊断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我国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经医学影像证实,发病时间在72 h内。

纳入对象:患者年龄区间为18~80岁,糖尿病性脑梗塞疾病发病72 h内,疾病发生后未接受其他治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对象:精神疾患,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孕产妇,甲状腺病变,其他内科严重病变,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患者84例,女患者116例。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病程为0.6~52.1 h,平均时长为(38.7±30.5)h。

年龄区间为41.2~79.4岁,平均年龄为(68.5±10.3)岁。

该实验均衡了患者基线资料随机性,患者家属自愿接受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结合中医辨证类型,将疾病分为阴虚阳亢证、瘀证、气虚证、火证、风证以及痰证。

1.2 调查方法   结合现行中风疾病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和中风疾病辨证量化积分[2],指派专门医生做好患者的调查以及记录工作。

后将调查好的资料信息完整输入到数据库内。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中医基本证型发生情况。

②分析症候叠加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中医基本证型发生情况   在200例病患中,风证发生频次最高,其为痰证,再次为火证,最少为气虚症,详细情况见表1。

2.2 症候叠加分布情况   症候叠加分布情况证实,该疾病患者主要以三证组合为多,后为二证组合。

余下部分为单症候,四证以及五证、六证组合。

不存在无症候入院者。

在三证组合中,火证+痰证+风证组合最多,共计28例。

该为本组患者共有症候中最常见形式。

风证+气虚+痰症共计14例,阴虚阳亢+痰证+风证共12例。

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于中医的“消渴”以及“中风”范畴中[3]。

最近几年有文献资料提出了消渴中风的概念,其和单纯中风大相径庭。

疾病有着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和症候演变、转归过程。

消渴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大都和心情抑郁、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存在相关性。

或者因纵欲伤精引发,而气候突变,早春骤暖以及气候变冷亦是疾病发生诱因。

患者糖尿病病程区间较长,风痰淤血为标,气阴两虚为本,属于本虚标实之症。

有文献指出[4],消渴症以燥热为标,阴虚为本。

阴虚津不载气,燥热克伐正气,进而引起气虚。

阴虚血液粘稠,运行速度减缓,煎熬阴血或者气虚鼓动无力,均会引起血行缓慢,形成瘀血。

瘀血不但为病理性产物,同时也是新的致病因素,其主要作用在患者机体中,阻滞气机,津液无法布输,病情加重,累及其他器官,症状叠加。

消渴症为病变累及气血阴阳以及机体诸多脏器失衡的疾病,肾虚为本。

缺血性中风消渴症两者关联性密切,辨证施治为中医的核心内容和特色。

为祖国医学特有的认识以及诊断疾病方法。

纵观近代中医事业发展,在中风症候诊断基础之上,有了新的进展和认?R。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中医内科学会颁布了《中风疾病中医诊断和治疗标准》,后以此为基准,不断完善,相继推出了《中风疾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和《中风症候诊断标准》,使得中风疾病诊断更为客观、科学。

中风症候诊断标准》沿袭了既往量表法,将中风症分为六个具体证型,该诊断标准信效度良好,具有较高符合率 ,进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袁玉娇等[5]全面分析了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急性期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情况。

其选择单纯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以及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者53例为研究样本,并将中医证型分成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几个类型,结果证实:两组病患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 金越. 急性脑血管合并糖尿病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1):112—113.   [2] 邵正斌, 戴小华, 夏铭蔚,等.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法干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病人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8):2088—2091.   [3] 肖小惠, 李惠林, 刘德亮,等.活血降糖饮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3):52—54.   [4] 李金楼.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182例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102—103.   [5] 袁玉娇,占戈,田园,等.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急性期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3(2):13—14.   (收稿日期:2017—03—04)。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