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适能确定大学生BMI肥胖切点的可行性分析】怎么从肺上切点东西出来检查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心肺适能确定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切点的可行性,为学生肥胖防治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高校本—专科4788名学生作为被试,测试指标有BMI、身体成分、耐久跑测验台阶试验指数等。

结果大学生心肺适能与其肥胖程度密切相关,12 min跑测验成绩与体脂百分比各种曲线拟合中三次曲线最优;男、女大学生12 min跑测验与BMI显著相关,基于学生心肺适能水平初步建立的BMI切点为:BMI≥23 kg/m�2为超重,BMI≥25 kg/m�2为肥胖;台阶试验与BMI相关显著性不高,性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青年学生心肺适能水平来确定BMI肥胖切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心脏功能试验;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参考标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R 58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74—03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Cut—off Point of Obesity of Body—mass Index Among College Students/YE Sun—yue. Sports and Arts Department of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3100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cut—off point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 of BMI based on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MethodsTotally 4 788 college students were chosen by clustered sampling methods. Their height, weight, body composition and 12—min running and sidestep were tested. ResultsThe 12—min test was a high relationship with body composition (body fat mass). The cut—off point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 of BMI based on cardiovascular fitness was BMI≥23 kg/m�2 (overweight) and BMI≥25 kg/m�2(obesity). Sidestep test wasn" t related with BMI significantly as well as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nclusionIt"s feasi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cut—off point of obesity based on cardiovascular fitness.   【Key words】 Heart function tests;Obesity;Body mass index;Reference standards;Students      目前,BMI(体质量指数)的超重肥胖切点(cut—off point)主要是依据BMI与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相关死亡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或是利用百分位数法而构建的[1—6]。

然而,青壮年及儿童少年往往没有伴随肥胖而即刻发生的相关性疾病,即肥胖的青少年儿童没有相关性疾病的发生,而是到了中老年以后才慢慢显现出其危害性[3]。

有研究发现,学生心肺适能(耐久跑成绩台阶试验)或身体素质与身体构成(BMI)之间存在负相关[7—13]。

基于此,笔者提出基于心肺适能来构建BMI筛选标准的设想,为BMI肥胖切点的确定提供另一种可行途径。

由于身体成分(体脂百分比)对人体肥胖评判的可靠性以及对疾病危险度的预测效果要优于BMI,所以首先测量了大学生的身体成分与心肺适能的相关性,从而探讨身体成分超重肥胖时的心肺适能值,以此作为确定BMI肥胖超重切点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浙江省高校本、专科在校生4788人。

所有学生都接受身高、体重测量,其中参加台阶试验为4029人(女生2771人,男生1258人),12 min跑测验为759人,3000 m测验为88人(男生),2400 m测验为81人(女生),身体成分测试169人(男生88人,女生81人)。

1.2 方法 体脂百分比的超重肥胖评判标准为:男大学生≥20%为超重,≥25%为肥胖;女大学生≥25%为超重,≥30%为肥胖

告知学生12 min跑测验台阶试验成绩作为期末体育课总评成绩之一,保证测试时学生完全尽力。

BMI=体重(kg)/身高�2(m�2);台阶试验指数=(180×100)/[2×(心率1+心率2+心率3)],心率1、心率2、心率3分别指测量运动后的1 min至1.5 min、2 min至2.5 min、3 min至3.5 min的3次脉搏数。

在评判基于12 min跑跑距的BMI超重肥胖切点时,既参考12 min跑成绩,也参考常用的“及格”标准(由百分位数法制定,经实践检验可行性较高,也能反映因心肺适能缺乏而引起的日常生活不适之征)。

身体成分通过节段性生物电阻抗测定法进行测量。

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心肺适能与身体成分 由表1可见,除女大学生2400 m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不同体脂百分比水平的学生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3 kg/m�2时,12 min跑成绩显著下降;当BMI=24 kg/m�2时,成绩落在2600 m附近;当BMI≥25 kg/m�2时,达到“及格”(2400 m)临界点;而2500 m时的BMI介于24~25 kg/m�2之间。

当女大学生BMI>23 kg/m�2时,12 min跑成绩呈显著下降趋势;当BMI=24 kg/m�2时成绩落在2100 m附近;而当BMI≥25 kg/m�2时达到“及格”(2000 m)临界点。

因此,基于12 min跑成绩的男、女大学生BMI超重切点在23~24 kg/m�2之间,肥胖切点为25 kg/m�2。

见图3,4。

基于12 min跑成绩确立的BMI超重肥胖切点值与WHO亚太地区相同,略低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织(WGOC)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成人标准(超重BMI≥24 kg/m�2,肥胖BMI≥28 kg/m�2),而较之百分位数法确立的切点(超重:男BMI=23.16 kg/m�2,女BMI=22.32 kg/m�2;肥胖:男BMI=25.47 kg/m�2,女BMI=23.79 kg/m�2),男大学生接近,但女大学生略高。

2.3 台阶试验与BMI 经相关分析,女大学生BMI与台阶试验相关性不显著(r=—0.025,P>0.05),但男大学生相关显著(r=—0.101,P25 kg/m�2与BMI28 kg/m�2时,台阶试验指数上下震荡幅度加大,并在末端出现“反弹”现象(图5,6)。

3 讨论      WHO专家组研究得出亚洲人群无明显的BMI超重肥胖折点、阈值或切点,不同国家、地区差异较大,因而只能通过相关疾病危险度上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来对切点做出评判[4],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

有研究还显示,中国成人BMI的分布呈“细峰肥尾”现象,可能是2个正态分布的混合所致,分别代表了“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14]。

因此,对BMI切点不做分类确定可能导致BMI肥胖判别效度过低,建议分性别、分年龄、分地区、分生活习惯(传统或现代,锻炼与非锻炼)等多种组别对BMI切点进行确定。

心肺适能是健康体适能的首要成分,主要反映由心脏、血液、血管和肺组成的血液运输系统向肌肉运送氧气和能量物质,维持机体从事运动的能力。

考虑到获取数据和操作的可靠性和简便性,本研究以12 min跑测验、3000 m跑(男)和2400 m跑(女)作为测定人体心肺适能的有效指标。

有研究显示,耐久跑测验成绩不但与BMI密切相关,而且与最大摄氧量关系密切[12,15]。

因此,为考察心肺适能与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性,同时也为BMI切点评判寻找一个良好的基点与依据,笔者对大学生身体组成与耐久跑测验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耐久跑测验成绩与身体成分密切相关,特别是其中的体脂成分,为基于耐久跑测验的BMI肥胖切点的确定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

同时,随着BMI的上升,大学生的耐久跑测验成绩表现出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即随着BMI的升高,身体素质逐渐下降[7—12]。

因此,基于12 min跑测验来确定BMI超重肥胖切点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台阶试验是目前我国学生体质测试耐久能力的重要项目之一,施测范围很广。

因此,研究台阶试验与BMI的关系及其切点的确定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庞大的全国可获得性数据支持,为建立全国性标准提供良好途径。

试图基于台阶试验来确定大学生BMI肥胖超重切点的可行性较差。

随着BMI值的上升,女大学生台阶试验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不能判定切点位置。

提示台阶试验可能存在自身准确性问题。

台阶试验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重要的心肺适能(运动耐力)测试项目已被广泛应用,但其是否能准确评定个体的心血管耐力水平(或最大摄氧量)仍然受到多方质疑[15—19]。

同时,在实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有“偷懒”现象(特别是当测试成绩与自身利益相关时,如台阶试验成绩纳入体育课程成绩或评奖评优等)。

学生特别是“肥胖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尽力”现象进一步考验台阶试验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学生有意跟不上“节拍”条件下获取的台阶试验指数明显高于尽力条件)。

因此,试图基于台阶试验(心肺适能)来确定BMI肥胖切点的判别性与效度不如12 min跑测验

能否把它作为评价学生耐久力水平(心肺适能)的有效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

有学者指出,影响心肺适能除身体是否肥胖外,还有遗传和运动锻炼史等多种因素。

据相关学者及笔者的研究,体脂百分比或BMI上升确实引起心肺适能显著下降,并且心肺适能的下降明显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基于疾病危险因素,还是基于心肺适能下降来确定BMI的肥胖切点对于大范围大群体筛检肥胖发生率都是有意义并可行的。

当然,本文采用12 min等耐久跑测验台阶试验来反映人体心肺适能水平,更多地是从简便性角度出发,而不是其准确性。

据以往研究,功率自行车测验和运动平台(跑台)试验等可能会更精确地反映人体心肺适能(最大摄氧量)的实际水平,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KROMEYER—HAUSCHILD K, WABITSCH M, KUNZE D,et al. Percentiles of body mass index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valua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al German studies. Monats Kinderherh,2001,149 (8): 807—818.   [2] 蒋一方,TIM,潘蕙琦,等.上海市0~18岁体质指数百分位曲线及超重肥胖界值点标准的研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6):461—464.   [3] 王志宏,翟凤英,葛可佑.儿童青少年肥胖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3):159—163.   [4]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Appropriate bodymass index for Asian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Lancet, 2004,363(1):157—163.   [5]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质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23(1):5—10.   [7] 唐东辉.基于机能、素质的身体形态评价方法与身高标准体重的确定.体育科学,1995,15(2):45—50.   [8] 李静.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84—486.   [9] 董晓虹.大学男生BMI的分型与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差异性比较.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43—45.   [10]张迎修.山东省大学生BMI分布对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00—502.   [11]方哲红,占叶俊,金晓峰.浙江畲族大学生体重指数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关系的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8,30(5):99—101,123.   [12]王雪芬.体重指数对河北省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影响.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125.   [13]王梦阳,刘宝善,武国城.身体构成与有氧耐力的相关性对选飞的意义.人类工效学,2002,8(1):19—22.   [14]郑祖康,马蓉,陈汉元.关于我国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研究.数学理论与应用,2000,20(3):121—128.   [15]李萍.体质健康测量中耐力素质测试指标的有效性评述.体育学刊,2005,12(5):36—38.   [16]季钢,侯令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施中的问题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53—255.   [17]王健,邓树勋.台阶试验质疑.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61—64.   [18]陈东良,徐南强,张来明,等.男、女大学生哈佛台阶试验指数与中跑评价标准的比较实验研究.体育科学,2004,24(1):38—39.   [19]黄今,杨华.1000 m和800 m跑测试与台阶实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569—1571.   (收稿日期:2009—10—10;修回日期:2010—04—08)。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