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用电池及充电相关国际标准化动向

[作者简介] 刘延林 ,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产品设计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检测技术研究,上海,201805;缪文泉,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201805; 朱悦,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200235;张贵红,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200235;胡寅,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200235  [中图分类号] U46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024—0011  一、前 言  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等电动车辆,作为节能减排最现实的选择正不断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逐渐普及于世界各国。与此同时,对与该技术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正在推进多种标准项目活动。日本自动车研究所(以下简称JARI)作为IEC/TC69(电动汽车)及ISO/TC22/SC21(电动汽车)在日本国内的审议机构,在不断进行电动车辆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化的研究,并向IEC、ISO提出EV(电动汽车)驱动用锂离子电池充电相关的国际标准议案。本文就日本、美国、德国等主要先进国家的电动车辆用电池充电相关的国际标准动向作简要介绍,以便我国相关科研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业单位借鉴学习,完善国内各级相关标准体系,向IEC、ISO提出标准议案,努力使其成为国际标准,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

作文 /zuowen/   二、背 景  日本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商品化,在BEV(纯电动),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领先各国开始批量生产,在EV领域起着主导作用。为实现大规模导入BEV,PHEV,除确保商品车辆及电池的性能、安全及完善充电设备外,各相关项目标准化也必不可少。为此,JARI就与电动车辆用电池充电相关的、需要优先国际标准化的项目进行研究,起草制定新的相关标准方案,并及时向IEC提出。  可以预见,今后该领域的国际性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国际标准化方面,世界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正加紧研究。2007年以后,世界各国陆续提出了新的项目方案,并开始审议、修订现有的相关标准。  三、相关项目概要  在日本,与电池充电相关联的国际标准化的对应机构是以JARI为核心,由各大型汽车、电力、电池、零部件等公司及相关机构组成的技术委员会(电池标准化工作组、电池充电标准化工作组、相关标准工作组/临时技术指导工作组等),并以其为中心实施标准项目研究。目前,该委员会正在审议的项目共有20项,均已被IEC/ISO标准采纳(表1~3)。  (一)日本提案项目 代写论文   JARI从2008年到现在为止总共提出7项新方案,日本作为提案提出的新方案均已被IEC采纳。这些提案中迄今为止已有3项作为国际标准发布了,其余处于继续审议中(见表1)。  (二)其他国家新提案项目  2007年以后,德国共提出4项新方案目前均已被国际标准采纳,其中2项(ISO12405,ISO/IEC 15118)提出后被各自分成3部分,成为表2所示的8项标准。  (三)修订项目  国际标准从发布之日起在所定时间(通常为3~12年)内要进行修订,即要进行改订/追加补充/保留确认/删除等。电池充电相关标准如表3所示,共5项相关标准进行了修订审议,其中2项已发布。  四、各项目概要  (一)日本提案项目  表1所示,日本提出新的标准项目大致有两个目的。其一,日本需要标准国际化,标准国际化对日本自身有利;其二,利用标准国际化来防止对日本不利的情况发生。日本使其处于领先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例如:电池充电系统等)反映在国际标准中,其本身有助于日本产品和系统在国际市场上交易,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相反,因其他国家提出标准方案中常常出现对日本不利的内容,作为抵制措施之一就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新的标准方案。 论文代写   1. 电池相关标准提案  IEC 62660—1 和IEC 62660—2是日本提出的,以试验方法国际标准化为目标,涉及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性能与安全。电池性能与安全将成为国际市场上公平交易之基础,它是日本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而制订的试验方法。它还具有另一个层面的作用,就是抵制德国提出标准(ISO 12405—1,ISO 12405—2)关于电池组及系统试验。根据电池单体的评价结果就能完全预测电池组的试验结果;对单独设定电池试验条件比较困难的试验项目,则只作单体试验等等,达到了基础标准试验合理化的目标。IEC 62660—1规定了HEV?BEV用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试验方法(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容量保持特性、存储寿命、循环寿命、能量效率);IEC 62660—2规定了相同单体的可靠性、滥用试验方法(振动、机械冲击、碰撞、耐热、温度循环、外部短路、过充电、强制放电),这两个标准于2010年12月以IS国际标准的形式得到了发行。  IEC/ISO16898是以自我保护为目的而提出的。起因是:德国欲通过锂离子电池单体尺寸标准化,来促使成本降低(由批量生产与竞争带来的),达到统一国内标准进而向ISO提出方案。德国主张按单体形状(圆筒/角/袋状)及用途(BEV/HEV)的不同,将单体的尺寸或容量定为国际标准,试图以通过发行ISO 的PAS(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 公开的规格说明书)的形式向行业传递信息。与德国不同,日本则主张,若考虑锂离子电池的开发速度和商品化的现状,现在把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尺寸标准化,不仅会阻碍技术进步,而且原本由于尺寸标准化带来的成本削减效果也遥不可期,从这一点来讲,与民生用电池标准一样,尺寸仅停留在标记方法的标准化上,具体的单体尺寸应作为具体产品案例来处理。为此,两国决定分别将各自的草案向ISO和IEC提出,以此为基础,作为IEC/ISO的共同课题以两案统合为目标进行审议。现在审议仍在继续进行中,但至少在单一尺寸的选定以及尺寸与容量、尺寸与用途之间互不相关方面已达成一致,并就汇总成一定数量的推荐尺寸正进行研讨。该草案是公开的规格说明书(是在IS开发之前发行的过渡时期说明书,尚未达到作为标准要求项目的指导性技术文书),其定位是一种参考文件,从这一点来看,普遍认为对现实影响不大,但对于我国仍需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 2. 充电相关标准提案  在充电相关项目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