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车防疲劳控制改造说明

摘 要:高架车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为了方便,经常违章将用于安全保护作用的脚踏开关(位于操作斗内)用铁丝或其它异物固定,导致在异常情况下设备处于失控的不安全状态。

虽然经过安全操作培训,因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及流动性大的特点,脚踏开关人为绑扎固定的现象屡禁不止,成为设备的安全使用环节的“牛皮癣”。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高架车;防疲劳改造;系统控制   1 解决方案   为了根治高架车使用过程中脚踏开关人为绑扎固定的现象,经过对多个品牌高架车的工作原理分析,其脚踏开关工作原理与作用基本相同。

即,只有在脚踏开关通过外力人为踩踏使得内部的常开触点闭合后,才给主控器发送可以操作的指令或给操作手柄供电。

因此,只要让脚踏开关工作在受控状态就可以解决上述的违章现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时间戳的办法对脚踏开关进行限时供电。

即原脚踏开关所控制的信号只在一定的时间(可按需要设定)内有效,超这个时间窗口后即失效,必须人为重新启动控制装置才会再次发送控制信号,而具有延时功能的延时继电器正好满足使用要求。

将原脚踏开关用来控制加入的延时继电器,由延时继电器常开触点代替原脚踏开关内的触点发送信号给主控器或给手柄供电。

脚踏开关踩下后,内部触点闭合延时继电器供电,延时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系统正常工作

延时时间到后,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系统中止工作,只有再次释放脚踏开关并再一次踩下使得内部触点闭合继电器才能进行再一次的工作,否则,主控器始终得不到相应的控制信号或手柄仍处于失电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操作人员违章将脚踏开关强行绑扎长期处于闭合状态,系统也只能工作数分钟(时间长短取决于延时继电器的调节),之后便中止工作

如此一来,操作人便不能通过绑扎固定脚踏开关达到违章“省事”的目的了,不得不得按正常的安全操作规程去不断的释放与踩踏脚踏开关,确保了如在发生操作不当或碰撞等突发状况下,操作人员只要松开脚踏开关,设备的行走、旋转、大臂的上下及升缩动作即被自动中止,达到安全保护作用。

系统部分控制原理示意图如下(图1):   2 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继电器   方案确定后,按照要求实施时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继电器

市面上的时间继电器都是通过延时装置(电子或机械的)对电磁线圈进行延时通电或断电。

也就是说,对于延时通电的继电器常开或常闭触点是在经过延时后进行触点状态的翻转(通到断或断到通)。

而在我们这个方案里需要的动作是:电磁线圈先通电,在设定的延时到达后断电。

这样一种工作状况触点的动作如下(以常开触点为例):断开(原始状态)――闭合(通电后)――保持闭合延时过程中)――断开延时超时后),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时间较长的脉冲信号。

通过对某龙继电器H3Y系列进行分析后,进行了部分改动即可达到上述要求。

电路如图2。

继电器是通过电子定时器对上述电路进行驱动,原电路是D1直接接Q2基极。

当定时器定时到时,驱动电路输出高电平,通过R1、D1驱动Q2,将电磁线圈一端拉低后吸合。

同时,D1由驱动电流点亮给予指示。

为达到通电开始就让电磁线圈工作(吸合触点),只要将原电路中D1与Q2基极断开,增加上图中的R2、R3、Q1即可。

继电器接通电源,同时定时未到时,驱动电路输出低电平,Q1截止,Q2基极通过R2、R3由VCC驱动导通,电磁线圈一端拉地,常开触点闭合

当定时时间到时,驱动电路输出高电平,Q1导通,Q2基极被Q1拉低后截止,电磁线圈失电后,常开触点断开

如果采用未改造的时间继电器,将常闭触点串入控制电路中,一般情况下也能达到本文提到对继电器使用的要求。

但是,当继电器本身或其控制电路故障,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常闭触点始终闭合后就不能起到延时保护的作用了,且不易被维修人员发现。

而对继电器进行上述小的改造后,当继电器由于故障失电或不工作时,常开触点始终处在断开状态,系统就得不到控制信号或手柄处于失电状态而不能工作

只有采用本改造后的时间继电器,且继电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操作人员踩下脚踏开关继电器供电,继电器受电后常开触点立即闭合向系统供控制信号或向手柄供电,保证高架车正常操作

当定时时间到时,继电器电磁线圈失电,常开触点断开高架车各动作中止工作

3 总结   本方案只对原控制电路进行了两个接线点的极少的改动、数十元每台设备的超低成本即达到了前述的“牛皮癣”治疗。

同时,该改造还可以推广至其它类似的设备。

由于这个改造方案在实际使用中,操作人员必须在设定的时间里对延时继电器进行复位操作,还可以起到定时提醒并防疲劳操作的作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