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的驱动效应分析

[论文关键词]自主创新 经济转型 东北老工业基地。

[论文摘要]自主创新区域经济转型有重要的驱动效应有其理论基础。企业作为区自主创新主体,其自主创新活动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确保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永动力”,并直接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区域经济转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必须注重企业自主创新驱动效应。为此,必须从政府和企业等多层面发挥协同作用。         一、企业自主创新区域经济转型产生驱动效应的理论基础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斯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批评和修正哈罗德—多马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7年,索洛—斯旺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技术进步因素,并给出一个总量生产函数:    Y=AKaLb (1)   其中,A就是被肯德里克(J.W.Kendr ick) 定义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因子,它是促进生产函数变动的力量。由(1)式可以得出增长方程:    △Y/Y=△A/A+a△K/K+b△L/L (2)   于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A/A为:    △A/A= △Y/Y—a△K/K—b△L/L   由以上公式可知,如果扣除资本和劳动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a△K/K+b△L/L),一国的经济没有其它增长率,则该国属于要素投入型经济增长方式;如果有其它经济增长率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则该国属于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区域生产周期取决于区域主导产业生命周期,在区域经济中起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主导产业发展与衰退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兴衰。如果一个区域主导产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则这个区域经济处于兴旺期,而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处于衰老期则这个区域经济出现衰退或停滞。因此,区域经济要想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在现行的主导产业部门出现衰退迹象时,改造原有的传统产业或通过创新发展新兴产业部门,成为第二代主导产业从而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内产品生命周期决定产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工业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会下降,且随着产品技术密集度的变化,产品的生产会发生区间转移,产品生命周期内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创新阶段,扩展阶段,成熟与成熟后期阶段。      二、企业自主创新区域经济转型驱动效应   (一)企业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依靠生产要素投入为主要支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目前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工业设备陈旧等条件下,明显表现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后劲不足。   推动老工业基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企业自主创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别重视技术创新。在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中,引起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有四个:资本品积累的增加,劳动力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技术变革。斯蒂格利茨指出,尽管这四个因素全部都重要并相互联系在一起,但经济学家们还是试图测出它们相对重要性。索罗和丹尼森都明确认为技术变革起着支配作用。但斯蒂格利茨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生产率增长之源泉。因此,经济增长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是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所以,切实把经济发展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向质量型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中心环节就是自主创新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