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

【摘 要】血管生成肿瘤生长、转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肿瘤血管为目标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则成为了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相关研究成果也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对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以期增进人们对该治疗方法的认识。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肿瘤;抗血管生成;机制;药物   【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2015)21—0035—01   目前,国内外对于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治疗,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目标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当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后,相关术式将难以实施,而且治疗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随着医学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存在密切联系,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也因此成为了肿瘤治疗的新手段,相关药物临床疗效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现将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抗血管生成药物   1.1 血管生成机制   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生长具有较为明显的血管依赖性,肿瘤灶的远处转移需要通过血管传输营养成分,关于肿瘤生长血管生成的关系,早在20世纪70年代,Judah Folkman就在其发表的“Tumor anagiogen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文章中作过明确阐述,肿瘤血管生成学说也由此生成,随着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已发现3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已经明确的可直接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最强生成因子,其受体仅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具有高度特异性特点,现已成为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标志物,在临床辅助诊断中得以应用[1—2]。

血管的形成会促使肿瘤体积生长变大,在开放状态下,新血管的大量形成将促使肿瘤持续生长,可见血管生成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所起到的作用

1.2 抗血管生成药物   基于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以肿瘤血管靶点、阻断肿瘤生长营养通道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开始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一项新课题,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经获得应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抑制整合蛋白分子药物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可分为VEGF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物两种,前者常用药物为贝伐单抗和兰尼单抗,均属于人源性单抗药物,在应用中则会出现头痛、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等毒副反应,相关报道较多,近年来通过对兰尼单抗的改造,其抑制生长因子活性的亲和力已经得到提高,能够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小分子抑制剂以舒尼替尼和索拉菲尼为代表,前者作用靶点为VEGFR、PDGFR,后者作用机制为阻断VEGF及TGFα信号转导下游通路,二者的缺点在于均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

此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TIMPs、抑制整合蛋白分子、钙介导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药物,由于正处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推广阶段,对此不做一一列述。

2 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现状及研究方向   2.1 治疗现状   随着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广泛应用,相关治疗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如长期或大剂量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药物临床疗效的不确定性、与血管生成疾病存在的矛盾等,研究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血管生成机制的复杂性以及相关治疗的双重性有关,肿瘤细胞基因容易发生突变,其对营养供应不足耐受的增加也会形成对治疗的耐受,致使抗血管生成治疗出现选择性,加之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价值较为复杂,不同因子的亚型间也存在一定的功能差异,这给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向性设计增加了很大困难,且在选择性治疗过程中,血管结构的优化也会提高养分的运送效率,从而对肿瘤生长又起到促进作用

再有就是动物实验获得的结论与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临床试验中的疗效评价标准仍相对滞后,相关技术也尚处于开发阶段,这些因素对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开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用

2.2 研究方向   基于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现状,研制多靶点作用及更有效作用靶点药物、发挥组合治疗效果和运用基因技术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目前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作用靶点单一,难以在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交叉点和多靶点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发挥相关治疗的抗肿瘤效应,还需对肿瘤细胞与血管生成进行同步攻击,通过不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组合及与外科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组合治疗的协同效应,同时还可以考虑与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相结合;针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用药、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还需与基因技术相结合。

3 小结   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为临床研究增加了新的领域,基于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研发和应用中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受现有技术条件的制约,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提高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是今后该领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蔡彦,吴洁,许世雄,等.抗血管生成治疗抑制实体肿瘤细胞生长的数值模拟:应用血管生成肿瘤生长的耦合数学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10(3):1205—1207   [2]Junping Meng, Shoubin Dong, Liqun Tang. A Hybri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umor—Induced Angiogenesis with Blood Perfusion [J].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 06:648—657   [3]CHEN Yan, TANG You—Mei, YU Su—Lan. Advance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diosgenin[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5, 08:585—58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