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又是我错了

朋友说她的父亲很强势,就算自己错了,也会找出充足的理由,证明错的是别人

比如出去散步,遇上他不喜欢的熟人,聊了一会儿,说:“中午去我们家吃吧。

”其实是一句客套话,那人居然不识趣,还真去了。

结果,一番觥筹交错,那人醉倒在地,在我朋友家折腾了一下午加一晚上,搞得全家不得安宁。

第二天,朋友父亲却对家人大发雷霆,说:“谁让你们让我出去散步的?” 毕业论文网   再比如,全家出去玩儿,有人起得晚,偏巧堵车了。

一路上,朋友父亲都在抱怨:“让你们早起,偏不!要不是晚起那一会儿,这会儿肯定到哪哪哪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堵车的原因有很多,路线、行车的速度,甚至刚才拐的那个路口,都可能是造成此刻堵在路上的理由。

不过说这些都没有用,朋友父亲一旦认定了罪魁祸首,就一定会穷追猛打,直到那人承认:“好了,都是我的错!”   时间一长,家里所有人都有一种严重的“自罪倾向”―即使没做错什么事,在其父亲的攻击下,也会产生“我错了”的感觉。

朋友父亲呢?更是养成了习惯,只要事情出了纰漏,责任就是别人的。

他老人家是“滴水不漏”的模范,从来没有走错过一步棋,下错过一次命令,做错过一件事。

说起来比较戏剧,可如果把事情放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说,出了麻烦,责任悬空,你当下的反应是什么?认错?推脱?或者努力让别人认错?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不仅与个人性情有关,也与“跟你互动的那个人”有关。

认识一对小夫妻,永远男人错了。

事情一出,男人就毫不犹豫地说“对不起我错了”。

要是没有这句话垫底,女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其实事情都很小。

举个例子,洗碗的时候,女人逐个洗,男人成批洗。

就这件事,女人见一次火一次,女人火一次,男人认错一次,保证下次再也不犯了。

结果很有趣,通常是女人一到厨房门口,男人就会停下来,说:“对不起,我又错了!”   还有,男人分不清洗衣服盆、洗脚盆和洗脸盆,经常弄错。

今天他用洗衣服盆洗脸,明天又用洗脸盆洗脚。

可越是战战兢兢,越是不断触雷。

每天洗脸洗脚的时间是定时认错的时间,后来男人干脆报告:“我今天没洗,所以没用错盆!”   男人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朋友的家人真的觉得唯父亲正确吗?其实未必。

我想,如果是你,总是被别人泼脏水,也不会从内心认定是自己错了。

那么,“我错了”的感觉从哪儿来?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这是压抑对别人的攻击的结果,因为“受了别人的欺负没反抗,觉得很对不起自己”,于是,我们就对自己产生了内疚感,而这种感觉一旦向外投射,就形成了对他人的内疚―自己有罪,并好像要对什么事情负责。

其实,“认错”之后很多人会觉得,“怎么会是我的错,真是莫名其妙”。

可是当时,在对方的攻击下,最自然的选择就是认错,只有认了错,事情才会过去,如果你不认错,矛盾会激化,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所以,为了终止事端,很多人习惯并且下意识地往自己身上揽错,就算他们根本没犯什么错。

那么,既然有人愿意揽错,他的伙伴把错误让给他一点儿也不过分。

在这个世界中,很多行为都是如此互动,如同双人舞,你前进,你的舞伴就会后退;你后撤,你的舞伴就会前行。

只是,双人舞也有回旋的时候,不可能一个人永远在前进,一个人永远后退

“领错机制”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定势,想改变都难。

你可能也发现了,生活中有不少人总是受一些窝囊气,他们永远是被欺负的那一个,就算他们有道理。

也有些人总是底气十足,永远是压制别人的那一个,就算他们看起来根本没什么优势。

一位在金融公司工作的朋友,很强势,你都没见她有自认为“错了”的时候。

有些时候,明明周围所有人都觉得她有问题,可是她总能狡辩,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理由。

对上司下属都是如此。

搞到最后,“大猫”都开玩笑说:“你是我手下最叛逆的兵!”   你犯了天大的错,如果你镇定自若,阐述一二三,八成可以把责任胡搅蛮缠推卸出去;你只有一点小失误,却谨小慎微,自暴不足,马上就会成为刀俎上的鱼肉。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永远当炮灰,有人永远是神枪手。

原因无他,拼的是底气。

如果你一直在后退,一直在“对不起别人,不妨停住,想想,你是自己乐意后退,还是被逼着后退?你是对不起别人,还是对不起自己?想清楚了,错就放在那儿,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要是有人想强加给你,没门儿,除非你真的错了。

错又不是奖金,这么着急领干嘛?   关节点:自罪倾向   出了麻烦,责任悬空,你当下的反应是什么?认错?推脱?或者努力让别人认错?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不仅与个人性情有关,也与“跟你互动的那个人”有关。

为了终止事端,很多人习惯并且下意识地往自己身上揽错,就算他们根本没犯什么错。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永远当炮灰,有人永远是神枪手。

原因无他,拼的是底气。

以上内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学》,未完待续。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