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军 周春林 陈江峰 陈铁锋。

【摘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 方法 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5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 结果 15例完全成活,无一例坏死或部分坏死。转移的皮瓣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感觉。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最远可达足前中部,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修复   小腿中下段、胫前部、足背及内外踝处,其骨质与皮肤相邻,皮下组织少,外伤容易导致骨质和肌腱外露。传统的修复方法多采用内踝上皮支皮瓣小腿外侧皮瓣以及游离皮瓣或交腿皮瓣,这类皮瓣都有不同的缺陷。近几年来,笔者应用吻合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上述软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2月以来,共收治15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4~50岁,平均39岁。小腿中下段胫骨外露2例,内外踝皮肤缺损各2例,足背皮肤缺损3例,跟后瘢痕溃疡3例,足跟皮肤缺损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4cm×5cm~7cm×20cm。皮瓣切取面积为7cm×5cm~8cm×23cm。皮瓣蒂宽为2~4cm大小。   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清创后,做成模具,测量创面大小,规划皮瓣的形状,可根据模具皮瓣放大15%左右。在外踝与跟腱的中点与窝中点做一连线,为皮瓣的轴线。旋转点在外踝上5cm左右,测量旋转点至缺损部位最远端的长度,皮瓣长度放大20%。采用逆行切取法。切开皮瓣外侧,在肌膜表面上分离,将腓肠神经外侧支一并切取皮瓣内,向近侧游离2cm左右,做标记。自窝切取可及小隐静脉,在静脉浅层寻找腓肠神经外侧支,结扎小隐静脉,标记内外侧支,根据受区神经进行选择。观察神经血管与深筋膜的关系。如血管神经在深筋膜中,可进行切取;如已分离进入肌肉中,应放弃手术。否则会由于血管蒂太短不能到达缺损部位,导致手术失败。然后切取皮瓣后缘,至外踝上5cm左右,即腓动脉血管效能支进入皮瓣的部位。保留皮瓣蒂宽2~4cm。   2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长23cm,皮瓣近端至窝处,修复足背外侧皮肤缺损达第一趾蹼处,皮瓣成活良好。15例中,5例仅含腓肠神经内侧支,10例2根神经均包含在皮瓣内。所有病例将皮瓣腓肠神经与相应部位的神经吻合。术后6个月均恢复了表浅感觉。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