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滕洪,高昕,童向东,刘博,许世广,杨雪鹰, 程岩。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上腹、右胸二切口根治性切除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12月间,57例中段食管癌患者,除1例行探查术外,其余56例均用一次性管状吻合器行右胸内食管胃弓上或胸膜顶吻合。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98.3%(56/57),胸部切口感染5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胃残端漏1例。术后拔除胸引管时间3~39 d(平均9.9 d),术后经口进食时间6~39 d(平均11.3 d),全组无手术死亡。 结论 选择性经上腹、右胸二切口根治性手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操作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中段 手术治疗 二切口

食管癌多发生于中段食管,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正确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既可保证中段食管根治术的安全、顺利进行,又能真正达到根治术的目的。我科自2004年3月— 2006年12月,对57例中段食管癌采用经上腹、右胸二切口施行手术治疗,除1例行探查术外,其余56例均施行了根治性手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中,男48例,女8例,年龄41~77岁,平均60.9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食梗阻,病程为1.5~6个月,食管病变长度为1.5~10 cm(平均5.4 cm),病变最高处为距门齿21 cm。全部病例术前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按UICC 1997年国际食管癌分期[1]:Ⅰ期 3例,Ⅱa期 9例,Ⅱb期 23例,Ⅲ期 21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施行,首先取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剑突至脐水平),充分游离胃至幽门水平,注意保护好胃右及胃网膜右动脉,用手指钝性扩张膈肌食管裂孔至3~4横指宽度,以保证上提胃至胸腔时顺利而不嵌顿。胸部取右后外侧切口经第4或第5肋间进胸,充分游离胸段食管,上至弓上或胸膜顶,下至食管裂孔,于弓上或胸膜顶(至少距肿瘤上缘5.0 cm)及贲门处切断食管。用一次性管状吻合器(美国外科25#或上海强生公司26#)完成食管胃底端侧吻合,用闭合器闭合贲门切口并行浆肌层包埋。

2 结果   56例均完成二切口食管根治术。其中有21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7.5%(21/56)。术中清除淋巴结5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73枚,淋巴结转移度为14.1%(73/519)。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胸部切口感染5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均通过换药治愈。胃残端漏1例(通过胃镜及碘油造影证实),非手术治疗痊愈。无吻合口漏发生。术后拔除胸引管时间3~39 d(平均9.9 d),术后经口进食时间6~39 d(平均11.3 d),术后病理诊断:隆起型鳞癌4例,髓质型鳞癌2例,溃疡型鳞癌50例,食管残端阳性1例。无重度吻合口狭窄及心、肺并发症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3 讨论   中段食管周围有较多的重要组织、器官,左侧有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喉返神经在主动脉弓下返折并走行于食管与气管之间;右侧有奇静脉,前方有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食管与主动脉之间有胸导管,且该段正是胸导管由右侧向左侧移行之处,正是依据这一解剖基础,多数学者认为[2~3]:中段食管癌应选择右胸入路显露食管比左胸切口直接,可以避免主动脉弓区域的盲区,对切除肿瘤以及清除淋巴结,特别是对隆突下三角及上纵隔气管食管沟旁、颈胸交界部位肿大淋巴结的清除,右胸入路更为彻底和安全,同时又减轻了颈、胸、腹三切口手术的创伤。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