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乔木的种植类型探讨

摘要总结了乔木种植类型,包括孤植对植行列栽植、丛植、群植、林带、林植等,以期为园林乔木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乔木;孤植;对植;从植;群植;林带        乔木一般指植物具单一主干,在主干离地面有相当高度后,才行分枝;且具有一定形态的树冠。

又可分大乔木(树高18 m以上)、中乔木(树高9~18 m)和小乔木(树高在9 m以下)。

现将乔木的各种植类型分述如下。

1孤植   孤植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孤植乔木又称孤立树,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是2~3株紧密栽植,组成1个单元。

但必须是同一种树,株距不超过1.5 m,远看起来与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

孤立树不得配置灌木

孤立树的主要功能是构图艺术上的需要,作为局部空旷地段的主景,同时也可以蔽荫。

孤立树作为主景是利用反映自然界个体植株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外观上要挺拔繁茂,雄伟壮观。

2对植   对植是指用2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同时结合蔽荫、休息等功能,在空间构图上是起配置作用。

在规则式种植中,利用同一品种、统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

规则式种植,一般采用树冠整齐的树种

在自然式种植中,对植是不对称的,但是左右是均衡的。

自然式园林的进口两旁、桥头、蹬道石阶两旁、河道的进口两旁、闭锁空间的进口、建筑物的门口,都需要有自然式的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

自然式对植是以主题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分布在构图均衡线两侧,必须是同一种树,但大小和姿态必须不同,动式要向中轴线集中,与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大树要近,小树要远,两树栽植点连成直线,不得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

一般乔木要距建筑物墙5 m以上,小乔木灌木可适当减少间距(距离2 m以上)。

论文代写   3行列栽植   行列栽植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地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

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大。

行列栽植是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应用最多的基本栽植形式。

在自然工绿地中也可布置比较整形的局部。

行列栽植具有施工和管理方便的优点,多用于建筑及道路,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段。

行列栽植与道路配合,可起夹景效果[1—2]。

行列栽植宜选用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如圆形、卵圆形、倒卵形、塔形、圆柱形等,而不宜选枝叶稀疏、树冠不整齐的树种

行列栽植的形式有2种,即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

行距取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场所等。

一般乔木采用行距为3~8 m,灌木行距为1~5 m。

4丛植   丛植通常是由2株至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

配置树丛的地面,可以是自然植被或草地、草花地,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

丛植是园林绿地中重点布置的一种种植类型。

它以反映树木群体美的综合形象为主,但这种群体美的形象又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组合来体现的,彼此之间有统一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变化,互相对比、互相衬托。

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必须挑选在蔽荫、树姿、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树木。

丛植的配植形式有2株树丛的配合、3株树丛的配合、4株树丛的配合、5株树丛的配合。

5群植   组成群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

树群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

因此,树群应该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朗场地上,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广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宽广水面的水滨、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

树群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宽度的1.5倍距离上,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欣赏。

树群可以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2类。

单纯树群由1种树木组成,可以应用宿根性花卉作为地被植物。

根毛的主要形式是混交树种

混交树种群分为5个部分,即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及多年生草本植被。

其中每一层都要显露出来,其显露的部分应该是该植物观赏特征突出的部分。

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树冠的姿态要特别丰富,使整个树群的天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最好开花繁茂,或具有美丽的叶色;灌木应以花木为主;草本覆盖植物应以多年生野生性荷载为主;树群下的土面不能暴露。

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为:高度采光的乔木层应该在中央,亚乔木在四周,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