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报道要处理好三个关系】2018年新农村建设政策

从2006年2月13日起,《泰州日报》在显著位置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专栏,报道泰州各地各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成果、新经验,栏目开设以来,我们在确定选题、指导采访、编辑打磨过程中,始终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尊重群众意愿的关系,努力克服“上热下冷”的状况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推进农村建设中,要坚持“五要五不要”,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五要五不要”落实到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上,就是在突出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因为广大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直接的受益者,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一方面,我们注意了解政府在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工作,浓墨重彩地进行宣传报道,并对有关规划、政策作相应的解读,使农民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着力点在哪里”。

比如,4月11日的述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围绕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结合泰州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既要坚持发展经济是根本,致富农民是关键,又要坚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又要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群众主动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新机制”,明确指出了发展农村工业、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新一轮村镇规划、提升农民素质和推进村民自治六个方面的重点。

另一方面,根据群众的所盼所怕,在尊重群众意愿(包括管理权、监督权)上下功夫。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有“三盼”、“三怕”。

“三盼”:一盼收入增加,二盼环境改善,三盼管理民主;“三怕”:一怕敛财,二怕强迫,三怕折腾。

据此,我们相继推出了《兴化打造农业经济“双百亿”工程》、《姜堰七项举措加快农民富裕》、《112个亿元村引领新农村建设》等报道,反映各地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致富农民,村企共建、以工哺农的新举措;《从“铜匠村”到“老板村”》则通过解剖兴化市荻垛镇四联村这个“麻雀”(全村1009名劳力,有600人从事铜材经营;675户家庭,有305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报道了民营经济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动景象;《南殷:50万买个村庄规划》说的是泰兴市泰兴镇南殷村根据多数群众的意见,花费50万元,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村庄规划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民主管理的新气象和新农民的新眼光。

总之,在宣传报道农村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不能以说教代替宣传,更不能一味地责怪农民素质、觉悟不高。

处理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的关系,努力形成互动并进的新格局      在过去的宣传报道中,常犯这样一个错误――肯定当前,否定先前,不分青红皂白,抑或或明或暗地加以指责。

前几年,进行城镇化报道时,有人提出了质疑,这是好事,但质疑并不是全盘否定,只是对城镇化的一种完善。

现在,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也不是要放弃城镇化

不论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有多快,仍然会有大量的人口进不了城市;即使我们的城镇化程度达到60%,仍然有五六亿的人口留在农村

一个国家有几亿人口在农村,怎么能够不管不问,任凭农村凋敝吗?如果几亿人口在农村始终过不上富裕生活,不仅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大局,而且很容易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因此,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的关系,意义非凡。

《黄桥巧打文化牌经营小城镇》介绍了江苏百家名镇――泰兴市黄桥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吸引民资、外资,建设小城镇,合并旧庄台,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对各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具有借鉴意义。

《河横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村庄》说的是“全球500佳”――姜堰市河横村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的故事,给人以深刻启示。

处理好将新农村概念简单化与“新农村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关系,全面、准确地搞好新农村建设报道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目前,已经出现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件“容易事”的肤浅报道,我们要引以为戒。

近一段时间,浏览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新闻,我们会发现,不少地方政府拟定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放在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三清三改”上;有些地方建设起大片的草坪,谓之新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还有的地方干脆向农民印发建设小别墅的范本,似乎只要农村的旧房子都变成两层小楼,新农村建设也就大功告成了。

这一系列做法明显是对“十一五”规划的一种曲解,记者在采写时,应该从多角度了解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不要被地方政府牵着鼻子走。

泰州日报》全面理解中央20字方针的内涵,在专栏中推出了《民主自治在石桥》、《兴化万名民主理财员挂牌上岗》、《泰兴配强新农村建设领头人》、《“定量不定点”破解土地流转难题》、《三园村有个道德行为测报站》等重点报道,多角度、多侧面报道泰州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民主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新创造、新经验、新典型,克服了新农村建设宣传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此外,一些报道刻意地将各项工作硬性地与新农村建设挂起钩来,不免让人觉得“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这是以往阶段性宣传报道经常出现的弊病。

为什么会出现呢?一是,地方政府迎合记者需要。

现在不少政府官员、特别是县市乡镇等基层干部,接待记者采访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将工作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似乎一离开这个话题,就没有话可说,说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新意似的。

记者应该跳出他们的束缚,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二是记者成稿心切。

不少记者不注意发现新闻,而是一味地与当前形势挂钩,误认为写出的新闻就要与当前形势挂上钩,就能刊用。

这一点,我们从严把好关,将大量“挂羊头卖狗肉”的报道“拒”之栏目外,保持了栏目的高品位。

总而言之,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关键要读懂、读透中央20字方针,满腔热情地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多往基层跑、多与百姓交朋友,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深入到丰富多彩的新农村建设中去,努力实践“三贴近”,这样才能写出带有泥土气息的好作品来。

(作者单位:泰州日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