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摘 要: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湖北跨越发展和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武汉具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创新建设思路,坚持有所作为,通过经济发展夯实金融中心成长基础,结合区位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借助资源和政策形成特色金融,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早日建成。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错位发展;特色金融  一、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一定支撑条件和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宽松的制度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武汉基本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

(一)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为了重新定位湖北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国家出台系列支持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政策,批准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要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中心城市。

国家系列鼓励发展政策的汇集,将极大优化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政策的环境。

尤其是国家明确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正积极筹划建设我国经济增长的“中三角”,合力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力争实现与国家长江经济经济发展规划对接。

作为关键节点上的武汉,没有强大的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将难以承担历史的重任,武汉金融地位的提升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毋庸置疑。

(二)湖北跨越发展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同步,具备互利共赢的基础  为了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湖北制定了跨越发展战略和“两圈一带”发展规划,跨越式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超常规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跨越发展过程中没有金融支撑是难以形成,跨越发展成果将给金融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跨越发展结合是能实现互利共赢的。

湖北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中,武汉城市圈作为发展的龙头,金融发展腹地广阔基础良好,2010年武汉城市圈GDP达到了9505亿元,约占全省GDP的60.14%。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不仅能实现金融武汉城市圈的植根,也能获得向新兴增长区域扩散的基础,为金融业持续发展盈利创造机会。

能否将自身的发展湖北发展蓝图结合将成为影响各大金融机构在下一阶段竞争中胜出的重要筹码,集聚武汉将成为各大金融机构获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三)发展成就显著,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基础坚实支撑强劲  湖北经济发展基础良好,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条件。

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0年湖北人均GDP达到27339元,按照年末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个人金融消费需求快速上升阶段。

湖北有七大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就显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8%。

“十二”期间,湖北要力争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5大产业年主营收入跨越5000亿元。

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消费金融发展将获得强劲的支撑,发展空间广阔。

因此,金融集聚武汉具有强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意义。

(四)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金融中心建设外部环境正在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湖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正在稳步提高,为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推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条件。

湖北近年来引进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项目,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截至2011年末,全球500强企业落户湖北已经超过90家;沿海产业发展逐步向内地转移,大批外向型企业落户湖北,加上东西湖物流保税园区和东湖高新区保税区的建设,空前提升了湖北经济的外向程度;2010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259.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50.2%,其中出口144.4亿美元,增长44.7%;进口114.7亿美元,增长57.7%,进出口总值和增速均位列中部首位,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使湖北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不仅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集聚武汉金融发展国际业务赢得更多业务机会和空间,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国际环境正在改善。

(五)金融产业基础良好,区域金融中心雏形具备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省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业比较发达的省份,武汉市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中部金融产业机构的聚集地,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雏形初具。

截至2010年末,湖北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140家,分支机构68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5562亿元,包括苏格兰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东亚银行、瑞穗银行等在武汉设立分行,武汉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在中部地区的集聚地;武汉证券投资机构的集聚,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规模,都体现出区域金融中心的特点(见表1)。

国内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大量集聚武汉,到2011年末武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后台中心。

金融软实力影响逐步扩大,武汉金融博览会已成为继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和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之后有影响的全国性金融论坛。

武汉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优势是中部其他省会城市无法比拟的。

湖北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武汉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下面应该做的工作将是利用湖北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金融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为湖北早日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创造条件。

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但要真正建设成功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支撑中部崛起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过程中所面临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湖北GDP增速快,但质量不高会对金融中心的形成产生离散作用   1978―2008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3%,但GDP增长速度为10.5%,投资驱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非常明显;湖北发展过程中面临缺煤、少电、短气的现实约束,受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未来发展成本将急剧上升,经济发展绩效存在下降的风险。

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城市和乡村二元经济机构依然存在,武汉一城独大,县域经济不强使得金融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

金融业流动性非常强,并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获得盈利的空间和成长机会,如果湖北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会对目前已经植根武汉地区的金融业产生影响,动摇在武汉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并向国内其他区位转移。

(二)湖北城市群经济竞争力不强影响对金融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削弱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凝聚力  作为区域金融产业集群的栖息地,城市群的竞争力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没有强大城市群支撑,区域金融中心是难以形成的。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支撑基础是武汉城市圈,但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在中部地区存在与领先者差距拉大和与追随者差距缩小的风险。

2010年,中原城市群GDP总共13507亿,而武汉城市圈GDP总共9507亿,与郑州城市圈的差距在4000亿,而在2002年武汉城市圈的GDP是领先的。

尽管湖南的长株潭城市圈GDP总量与武汉城市圈有一定差距,2010年GDP已经达到6715亿,而且湖南有一批具有经济实力比较强地级市支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安徽皖江城市群2010年的GDP总规模达到7515亿元,并依靠承接沿海的产业的转移,增长的速度非常迅猛。

城市群的发展的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会对区域内的金融产业集聚产生影响,当其他的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的时候,不排除武汉金融产业会向其他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集聚

(三)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竞争日趋白热化,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难度加大  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有两条有效途径:一种是借助历史和特殊事件等偶然性因素形成,依托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吸引金融企业集聚而形成;另一种是依靠国家相关扶持性政策,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空间布局,给予相对宽松灵活的产业政策进行发展配套,引导金融企业的选址和投资[1]。

北京、上海、深圳因政策和历史原因已经逐步成长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武汉与这三大金融中心相比差距明显(见表2),这些金融中心目前对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巨大,并可能在未来对武汉金融资源集聚产生影响。

除了拥有绝对实力的北京、上海、深圳外,国内还有9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实现金融产业集聚,其中包括中部的郑州、合肥、长沙,以及重庆,成都等,这20多个城市各有竞争优势,竞争空前激烈,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实现“中原突围”难度很大。

(四)区域金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与国际接轨不够  武汉地区的金融业目前主要从事传统存贷业务,高盈利的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加上传统金融业务发展历史悠久,业务创新程度不高,竞争过于同质化,经营业绩不高[2]。

新兴金融业态发展不足制约了武汉金融发展水平的提档升级,截至2010年末,湖北省实际运营的创业投资及管理咨询公司仅70家,管理的创业投资资本近80亿元,而深圳全市共有私募基金300多家,管理资本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其差距可见一斑。

湖北金融业多从事传统金融业务而业绩不高,2010年湖北金融产业增加值530亿元,仅占全省GDP增加值的3.35%,武汉市在中国金融GDP前十名的城市中名落孙山。

此外,外资银行在武汉集聚不够,规模太小无法产生辐射和示范效应,无法与上海等外资金融机构发达城市相比,很难实现金融发展与国际同步,制约了武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五)高端金融人才短缺,人力资源亟待优化,硬件尚需进一步改善  现代金融业服务技术科技化程度高,随着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的迅速发展金融业经营模式逐渐从传统实体经营向虚拟网络经营发展转变,金融创新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

它需要一大批金融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既懂会计核算、又会经营管理的顶级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和硬件条件是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3]。

武汉金融从业人员多是从传统业务中转移过来的,人员素质与实际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武汉这些年基础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硬件基础与金融中心建设差距还很大,需要进一步改善才能跟上建设的需要。

要把武汉真正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必须正视武汉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思路和手段,才能最终实现。

三、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  要把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更好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就需要结合武汉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在正视劣势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力争早日实现战略目标。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新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作为,优化金融中心形成的环境  考察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经济基础和市场力量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但并不意味着政府不能对金融中心的形成产生影响。

为了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系列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的流向,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金融产业集群的集聚,促进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见图1)。

金融发展的核心是信用,优化金融环境最重要就是信用体制的建设与诚信文化的培育,地方政府应该结合武汉湖北的实际,就是要大力培育信用文化和理念,强化金融法律制度,用信用和法制来推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改变政府重引进、轻服务的做法,以政府积极主动作为来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4]。

同时,湖北地方政府还应该与中部其他省份进行金融发展协作,优化区域金融发展环境,在中部形成支持武汉金融中心建设的合力。

(二)加快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以发展质量的提升来夯实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  要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必须改善湖北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经济质量提升和总量的增加,不仅能创造更多金融需求还能增加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借助经济发展拉动高品质的金融供给,以市场力量来引导金融机构在特定区域集聚,奠定金融中心形成基础。

区域经济高质量的持续增长,能促进政府进一步改善职能,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能起到优化环境和培育金融市场的作用(见图2)。

武汉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增加湖北经济总量并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优化经济机构和布局,以金融需求的扩大和多层次资本需求形成拉动区域金融业的发展,奠定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同时实现金融业盈利与湖北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三)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结合湖北经济的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形成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独特优势  武汉地区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利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的契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利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策优势打造资本特区,形成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将东湖高新区资本特区要发展成为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和监管中心聚集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加速金融资源集聚并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利用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结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推行,大力发展的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强占发展的先机;将湖北的水资源优势与国家大力发展水利的机会,充分把握好水资源作为未来战略资源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水利金融,丰富武汉地区金融中心的内涵,形成武汉的特色。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以特色寻求优势,通过发展弥补竞争能力的不足。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麦金龙?罗纳德.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2]戈德史密斯?罗纳德.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3]殷兴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稳健货币政策[J].武汉金融,2011(1):4—7.  [4]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工程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6(1):23—28.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