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槟榔谷舞台文化活态传承的研究

摘 要:海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以黎族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最具魅力。海南黎族文化早在3千年前便出现并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海南作为正在建设的国际旅游岛,保护传承黎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槟榔谷景区原生态舞台表演的娱乐化运作,从活态传承角度提出了黎族文化的具体保护措施。 代写论文。

关键词:旅游槟榔谷大舞台文化活态化   海南是个少数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宝岛,旅游海南省创汇收入的重要渠道,海南黎族文化又是海南旅游的重点之一。民族文化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相结合是促进当地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海南黎族文化旅游相结合典型的旅游吸引物有槟榔黎族文化旅游区;海南“三月三”黎苗文化节;三亚鹿回头黎族文化旅游区;五指山雨林文化景区。另外,还有各市县举行的传统黎族文化活动如:黎苗织锦大赛、保亭传统八音、 黎风古韵沁人心[1]。但这些都是以静态模式进行无生命的保护.  一、海南黎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困惑  据了解,对于被国家确认为的黎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过程中,除了资金的问题,最大的困扰就是掌握这些技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比如打柴舞的传承人就剩下三个人了,而且年龄还相对偏大。三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隆伟表示,在海南黎族地区的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自古就一直保留着打柴舞这一古俗,如果这一古俗在郎典村终止,黎族民间打柴舞的原生态形式即宣告消亡。不仅仅是打柴舞,在普查非遗的过程中,王隆伟很焦急的是:不少年轻人对这些技艺根本就没有多少兴致,别提进一步学习和推广了。海南黎族文化保护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后继无人。

代写论文   因此,抢救和保护海南原生态黎族民间文化迫在眉睫。找到能够传承宝贵的艺术文化的方法势在必行。正如古人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了传承人,那么,所谓的保护和利用将是一句空话。文化需要传承传承需要人,找到了人,就留住了艺,也就留住了文化之脉。  二、槟榔谷景区原生态舞台简介  槟榔谷景区原生态舞台在一个场景化的舞台上将古代黎族土著居民生产生活形态以歌舞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打柴舞》每逢喜庆佳节,黎族同胞都要跳起传统打柴舞,以表示欢乐、祥和和  平安,并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黎族传统服饰秀》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和标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黎族传统服饰秀集中展示了黎族五大方言区传统服饰款式繁多,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色彩绚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要感受一个民族特有的美,就必须去感受这个民族的服饰。  《舂米舞》悦耳动听的舂米声,婀娜多姿的筛米舞姿,以及挑着山栏稻谷满载而归的人们,表现出黎族妇女的勤劳、黎家山寨的祥和和黎家人丰收的喜悦。  《叩拜帕曼情歌对唱》 黎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传统的“三月三”节是男女青年对唱择偶的好时机,通过对歌情投意合后,可结合为终身伴侣。 论文网   《捏》是海南黎苗同胞独特的恋爱习俗,他们相互表达爱的方式是“捏”,“捏的越痛,爱的越深”。  《织黎锦》黎族传统染织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就懂得用木棉纤维纺织衣被,元代黄道婆从上海乌泥泾来到海南崖州水南村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元贞年间,黄道婆返回故乡,推广植棉和改进纺织工艺技术,促进了江南棉纺织业的迅猛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纺织家。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项目。  《钻木取火》黎族先祖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了钻木取火技艺,黎族先民视火为神圣,火象征着太阳,火象征着生命,火能驱逐黑暗严寒,刀耕火种,造福黎民。  这些黎族文化展示着黎族民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将这些3000年前最原生态的素材巧妙的移回到现代社会,坚持和保护他们的本真性,让他们真正的重新以这种古老的习俗生活起来,打猎,织布,种植,生产,婚嫁···重要的是让游客作为主角参与其中,这必将会给旅游者带来与众不同的新奇体验,让游客们切身体会到文化的魅力。通过这种“活态”的方式确保黎族文化在现实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被誉为海南民族活化石的槟榔黎族文化旅游区颇具代表性。大型原生态黎族文化表演将黎族文化的神话传说、服饰、工艺、生活起居、饮食、歌舞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以还原真实生活为基础,将原生态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最完美的演出效果将黎苗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给国内外游客[2]。 论文代写   当然,这些珍贵的文化向公众表演、展示是非常好的,但是,文化的价值不是为了纯粹的表演而存在,保护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三、槟榔谷景区原生态舞台文化活态传承  根据潘秋玲和丁蕾的研究成果,现代旅游游客更趋向于体验性强的产品,强调主观的差异感受,注重想象力及自我感官体验的塑造[3]。槟榔原生态舞台以艺术的形式将海南本土黎族文化展现给游客,使游客更多地了解传统黎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游客旅游兴致,达到保护发扬黎苗文化、吸引旅游的目的。然而,这种舞台化的形式只是单向的,封闭的,游客只能像一台“接收机”似地被动的接受来自于台上的信息,限制了游客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双向互动的体验性。这种原生态文化保护不应该是封闭的,他们需要在动态的传承中得以实现。  美国两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姆在《体验经济》中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体验经济”时代。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以情景化、体验化为特征,融高品味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4]。由此可见,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在游客心目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所以如果能够将槟榔谷大舞台上表演的艺术活动“活”态化传递到现实生活当中,令旅游者能够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的融入黎族文化氛围当中,就增强了旅游吸引物的体验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挖掘和滋生新的旅游增长点。   槟榔舞台化艺术只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展示给公众,所以我们需要去传承,那么,该如何传承?这当然需要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通过人来传承,所以, 代写论文。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