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达·芬奇“密码”

孙晓听。

自画像/达·芬奇。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统治下的芬奇镇。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不同,后者一生沉迷于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达·芬奇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全才”。他不仅擅长绘画、雕塑、建筑,还精通水利工程、数学,并对地质学、天文学、古生物学等都有深入的了解,就连米开朗琪罗的学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在谈及达·芬奇时,也不无赞赏地说道:“上苍通常将最丰厚的禀赋倾注于人类,有时还把这些盖世奇才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赋予一个人美貌、德行和才华,因此这个人无论从事什么,都出类拔萃。”。

达·芬奇将他的研究和稀奇古怪的想法都藏在手稿中,这其中包括几个世纪后才出现的坦克、飞行器、潜艇,他甚至在笔记中写下“太阳不运动”几个字,这意味着他很早就发现了“哥白尼学说”。达·芬奇并不想让人窥视这些秘密,他的手稿都是用左手以相反方向书写的,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没人能读懂他的手稿,今天我们只能利用镜子中的镜像来破译达·芬奇的“密码”。

/达·芬奇手稿/达·芬奇。

/基督受洗/ 委罗基奥

达·芬奇师从艺术大师委罗基奥委罗基奥工作室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显赫学府。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美术学院尚未产生,想要从事艺术的孩子们被家长送到艺术大师工作室里做学徒,孩子们要从帮师傅研磨颜料开始学习,然后在师傅的作品中完成不太重要的部分,直至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在那个时代,一幅画署名为某个艺术大师,并不代表是这个艺术家独立完成了全部的创作,而是艺术大师带领着工作室里的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作品。不过,绘画合同中会规定艺术大师需要亲自完成的内容。因此,我们不必对委罗基奥《基督受洗》中多种艺术风格的杂糅表示震惊:天空中释放圣灵(鸽子)的手显然出自一位笨拙的画家笔下,因为它与作品整体优美的自然主义风格毫无关联,就连画中两个围观的小天使也风格不一。手捧衣服的小天使表情自然柔和,另外一个小天使則神情呆板。瓦萨里认为手捧衣服的天使出自达·芬奇之手,另外一个天使则是委罗基奥的手笔。瓦萨里进一步写道,委罗基奥“发现一个小孩子竟比自己精于此道,感到懊丧不已,发誓从此再也不碰颜料了”。当然,瓦萨里记录的这个故事不乏艺术夸张,但在艺术史上,委罗基奥确实以雕塑闻名。

我们不必对当时人们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表示惊讶,也不用对工作室的培训方式抱有过高期望,毕竟艺术家的工作室同时追求艺术和收益,流水线作画是最快的盈利方式。临摹老师作品或者是临摹老师收藏的模型也是当时的工作室常见的培训手段。至于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是否真实,我们不得而知。

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餐厅墙壁上的《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受米兰公爵鲁多维科·斯福尔查委托而作。《最后的晚餐》是当时最流行的绘画题材之一,画家们为了突出犹大“卖主求荣”的劣迹,会让犹大与其他门徒分坐桌子的两旁,使其处在孤立的、被审判的位置。但达·芬奇拒绝这种毫无新意的构图,他想让画面看起来像真实事件,而不是一出舞台剧。为此,他经常陷入长时间的思考。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达·芬奇摒弃了传统的湿壁画技法——画家需要在潮湿的灰泥上快速作画,因为颜色会随着灰泥的干燥而一起被固定在墙上,灰泥的保湿时间只有12至14个小时,所以画家必须快速完成作品,不能反复修饰、刻画细节。《最后的晚餐画面斑驳模糊,这是因为达·芬奇试验了新的壁画画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两年后颜料已经开始脱落。斑驳的画面、巧妙的画面构图以及对人物表情的生动刻画,几百年来让无数观众揣测着这幅画的深意。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就由此而来。

达·芬奇在画中描绘了耶稣宣布有人出卖他之后的情景,听到消息的门徒们或困惑,或忧伤,或不安,或相互猜疑。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让耶稣处于画面的中心,桌子两边的延长线消失于耶稣身后的背景。画面的明暗是利用从窗户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处于阳光中,唯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12位性格迥异的门徒们三人一组,疏密有致。耶稣右边的一组门徒是约翰、彼得与犹大,急性子的彼得从座位上冲到了约翰身边,与约翰窃窃私语,他身体的动态将犹大推到了前面。而犹大则下意识地往后躲,手里紧紧攥着的钱袋也揭示了他为了一袋金币出卖老师的丑行。

1499年,法国军队占领米兰,达·芬奇回到了佛罗伦萨,并创作了享誉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当时的佛罗伦萨人才济济,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也相互竞争,罅隙很深。最后,达·芬奇去了法国。1519年,达·芬奇客死异乡,据说他在法国国王的怀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蒙娜丽莎》也被留在了法国。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