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看待本轮宏观调控

2005年,摆在面前的考验,仍然是如何解决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粗放的格局,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特别是当前宏观调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

因此,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2004年,在宏观调控作用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经济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那么,如何评价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效果?下一步宏观调控将会怎么走?从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提交的提案、议案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这些将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宏观调控的复杂性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应该说有其客观必然性。

主要是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投资增多并趋于活跃,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一些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   一是粮食问题

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凸显。

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粮食产量连续下降,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度减少。

毕业论文   二是投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度扩张。

更为严重的是,在总量扩张的同时,结构并没有改善。

不仅已经关闭的小钢厂恢复生产,而且又新上了一批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项目。

由于投资增长过猛,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

一是投资膨胀助长了信贷规模过度扩张。

二是投资膨胀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更紧。

三是投资膨胀、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必然拉动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加大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宏观调控是我们的必然抉择,只有这样,我国经济才能实现平稳过渡。

与已往不同的是,这次宏观调控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经济全面过热,而是局部过热;不是投资与消费双膨胀,而是有冷有热,结构失衡。

主要表现:一是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过热,农业、服务业等偏冷;二是投资偏热,消费偏冷

而这也正是宏观调控的复杂之处。

宏观调控的执行过程来看,近年来民间投资在整个社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单纯利用行政办法进行调控难以奏效;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大量介入和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程度不同地与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和市场竞争主体,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宏观调控带来一定难度和困难。

随着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落实,投资偏热与消费偏冷的状况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

而固定资产投资的降温,必然影响到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农民工的收入,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这一矛盾的存在给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难度。

毕业论文   这就要求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中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急刹车,不能“一刀切”。

既要防止经济“大起”,又要防止经济“大落”,使经济增长能够以“软着陆”的方式适度降温。

0 次访问